平埔族群,和其他臺灣的高山原住民一 樣,都是屬於南島語系民族的家族。南島語系民族分佈在整個太平洋與印度洋一帶,東至南美洲的復活島,西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南至紐西蘭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島,而最北的分佈地點就是台灣本島。這群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即從陸地遷徙至海洋,原本是個海洋民族。 |
|
從語言現象來看,整個南島語系的語言還有800種左右,但是語言學家認為都是從四種原型所衍生而來的,而臺灣原住民的語言原型就佔了其中的三種。 從文獻中與史前遺物來看,我們所能看到平埔族群的文化行為相當有限而殘缺,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古文化的特質。這些古文化特質都與東南亞的古文化以及南島語系民族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 |
|
平 埔族群很早就懂得耕作。他們耕作的方式相當簡單,卻非常有效。他們通常在離住家不遠的地方找一塊地,先將樹林砍掉,然後以火焚燒,利用焚燒樹林所留下來的 灰燼為肥料,等待來年土地肥沃了之後,就以樹枝做的木棍在土地上挖洞播種。二、三年之後,土地利用的差不多了,又換鄰近的另一塊地砍林燒樹,週而復始。這 種耕作方式,相當經濟,通常是女人的事。這種耕作的方式,也使得不落會慢慢地向四方遷徙。 |
|
在 荷蘭時期對平埔各社群人口的統計顯示,南部平原上的聚落人口與其他地方有著相當懸殊的差異。在台南平原上的蕭壟、麻豆、新港、灣裡等社聚落都相當大,一個 聚落的大小人口多達3000人左右,小則1000人左右;而臺灣其他地方的平埔聚落人口都很少超過200人的,有十一個聚落只有50人左右。 | | 這也顯示平埔族群的社會結構與文化行為也必然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 |
|
在平埔族群的社會中,女人通常負責耕作與魚撈的生計,男人則負責打獵與戰爭。在社會事務方面,女人通常負責宗教方面的事,男人則負責政治方面的事。不過,男人與女人的工作並不是截然劃分開的,例如: | | 男人從外面打獵回來,要進村之前,女人會出來歡迎,同時,也要做個儀式,希望獵物能重生,下次打獵時還能豐收。 | |
|
牽手所代表的是平埔族群有關婚姻方面的事。我們通常認為牽手是指女性,事實上,牽手指的是男人,例如:在南部西拉雅的社會中,男人是「嫁」到女方家中的,女人的牽手當然是男性。 |
|
根 據文獻的記載,平埔族群中凱達格蘭、雷朗、噶瑪蘭三族在清初尚保存有南島語族文化的主要特質的干欄。所謂干欄就是架在樁上的屋宇,是東南亞古文化中的主要 特質,這個文化的分佈從中國南部經中南半島而至南洋各都,並西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東則經大洋洲而達南美,也就是整個南島與族分佈地帶。在台灣的高山族群 中,公共會所及穀倉還保存干欄式的建築,至於普通居屋則不見有這種建築。平埔族群中居住於北部的凱達加蘭、雷朗、噶瑪蘭三族,在清代尚保存干欄式的居屋, 清代黃淑璥臺海使槎錄的記載、日治時期伊嘉矩調查臺北盆地的雷朗族,都證明這種干欄式居屋的存在。 |
|
鑿 齒文化也是東南亞古文化的特質之一,多半與婚姻有關,這個文化特質也分佈在整個南島語族生活的範圍。台灣原住民有此風俗甚為普遍,不少原住民至今仍如此。 平埔族群也盛行鑿齒之習,當少年男女求婚之時多鑿去二門牙以作為定情之物,清郁永和裨海紀遊中就有:「若夫平地近番:女擇其所愛者,乃與挽手,挽手者以明 私許之意也。明日,女告其父母,召挽手少年至,鑿上齶門牙旁二齒授女,女亦槃二齒付男,期某日就婦室婚」的記載。日治時期伊能嘉矩的調查也說巴則海族中, 男女當結婚年齡時,拔去上門齒二枚,以為成年之標識。 |
|
關 於平埔族文身的問題,清代彰化縣志中有這樣的記載是:「岸裏、掃栜、烏牛欄、阿里史、樸仔離番女繞唇胳皆刺之點,細細黛起,若塑像羅漢髭頭,共相稱美,又 於文身之外,別為一種」。伊能嘉矩曾引用這個記錄來說明,不過他對這個記載表示懷疑;認為彰化縣誌中記載的有文身番女,是平埔族人所娶泰雅族婦女之誤。但 是更早曾到台灣的郁永和在其遊記『裨海紀遊』一書中卻提到:「若夫平埔近番...,胸背文以雕青,為鳥翼,網罟,虎豹文,不可名狀」,一此一般仍認為少數 平埔族群確有文身之習。 |
|
木 鼓為柬南亞古文化特質中較古的一種,多用作召眾的信號,有些族群則特別與獵頭的風俗有關。台灣高山族如阿美等族也有木鼓,也用來作為召集的信號。平埔族群 中所見的木鼓,其功用亦同,甘為霖(W.Campbel)在他的著作中記載:「村中有人死亡,他們在屋前敲擊以大樹幹刨空而製成的木鼓,以告村人以死 耗。」這個記載實際是取材自十七世紀荷蘭宣教士GeOrge Candidius 描述居住在台南附近西拉雅族群中新港、麻豆等土著村落的民情風俗。 |
|
獵 頭風俗在東南亞分佈甚為遼闊,台灣高山族群中泰雅、阿美、鄒、布農等族在幾十年前尚盛行獵頭。平埔族各亦有此種風俗,甘為霖的記載有:「如發現有敵人 ﹒﹒﹒他們立刻把他殺掉,把頭顱砍下,以便誇耀他們的勇猛和歷險。但如遇敵人追擊,有時便拋下敵首,僅割取其頭髮。」誇耀勇武以及割取頭髮的獵頭風俗與高 山族的獵頭完全相同。其後伊能嘉矩也記載巴則海族亦有獵頭的風俗,獵得敵首後,並舉行祭祀。 |
|
所 謂水平背帶機就是織機之一端布夾係繫於紡織者之腰背上,所以也稱為腰機。水平背帶式的織機為遍佈於東南亞,其形式又可分三個型式。平埔族群中巴則海之織 機,據伊能嘉矩之記載應屬於第二型,與紅頭嶼雅美族者相似,即其經卷係固定於地上或一簡單木架上,此一型式之水平背帶機廣見於菲律濱,婆羅洲等島,被認為 較第一型式者為進步,台東的卑南族所用經卷固定於特設之架上之第三型式水平背帶織機,又認為較上者進步。 |
|
台 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藏有平埔族群巴則海族的男子上衣二件,其形式雖類似高山族泰雅群之rattan型衣,但開有圓領,腋下兩側不密縫則與 rattan衣相異,近於貫頭衣之形式,所謂貫頭衣是一種最原始的衣服型式,廣見於印尼群島以及中南半島,並向東分佈至玻利尼西亞,而南美洲之貫頭衣亦可 能由玻利尼西亞傳去者。台灣的平埔族群中巴則海族在以前或穿用貫頭衣。 |
|
連名制是東南亞古文化的特質之一,連名制的地域分佈包括東南亞的大陸,半島和島嶼三區,日治時期移川子之藏教授曾就平埔族之契約文書中舉出巴則海族人特有之姓名例子。以樸仔離社為例,祖名Bahara AbUk.父名Ashin Bahra.子名叫Tahan Ashin,稱之為父名的連鎖,也就是說平埔族群亦有父子連名的制度。 |
|
平埔族群中崇拜祖先的觀念極為濃厚,在各種祭祀中其奉祀祈求的對象均為祖靈,人類學者李亦園的研究指出平埔各族的祖靈祭可別為三個類型;中部巴則海、道卡斯、和安雅等族以一少年人的競走作為儀式重心的祖靈祭,稱之為「賽跑型」祖靈祭, | | 這一型式之祖靈祭為祖靈奉祀與年歲階級成年禮之混合形態,南部西拉雅族的祖靈祭以一陶罐作為祖靈的神體而加以崇拜,這一崇拜並祭祀陶罐的風俗或與祖骨崇拜有關;北部凱達加蘭、雷朗、噶瑪蘭三族的祖靈祭無何特殊形態,惟其項目大致相同。 | |
|
「凱達格蘭族群原住於中原山西地方,人口數萬人;有一次忽天昏地暗,出現一隻大怪蛇,族人都被噬去,只剩兄妹二人,遂結為夫婦, 傳承子孫。其後又遇有大洪水,田圜廬舍均淹沒,族人乃相率渡海在 基隆附海岸上陸。」這個凱達格蘭族群的傳說,為日治時期學者的調查訪問所採錄的記載。類似的洪水傳說其分佈極廣,遍及全世界,但是洪水傳說中同胞相婚的類型,則是東南亞南島語族所特有。 |
|
傳教士甘為霖在Formosa under the Dutch一 書提到台灣原住民「他們在人死後二日做了許多喪儀之後,便把屍體的手和足包紮起來,置於一竹篾做成的竹台上。竹台高約二荷蘭尺,立於屋內,其下生小火,以 便把屍體烘乾,這樣繼續九天之久。在這九天之中,屍體除去被烘薰以外,並用水洗滌,每日一次。至第九日屍體乃從竹台上搬下,甩蓆包紮,同時又在屋內另築一 高台,台上圍蓋許多衣服,再把包以草蓆的屍體置於其上,一直經二三年之久,乃將遺骸移下,就屋內開一坑,把屍體葬於其中」。這種葬法即是洗骨葬的一種。 洗骨葬或稱為拾骨葬,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在人死之後,先經土葬,數年後,又開棺取骨,一一洗淨晒乾,然後置於陶甕中。洗骨葬的分佈極廣,並有各種不同形式,為東南亞古文化中最普遍且為最古的一種文化特質。 |
|
石板棺常見於東南亞各地,西元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國分直一等人在社寮島以及小琉球發現石棺遺址。社寮島的石棺為灰褐色砂岩之組合石板棺,出土陶片為赤褐色及灰黑色方格印文陶,一般認為是北部平埔族遺址,而此一遺址應是屬於早期凱達格蘭社群。 | | 小琉球遺址的石棺是珊瑚灰岩之組合長方形石板棺,棺底不舖石板,伴同出土物有紅色無紋陶,在其年代及其所在地域上看,也被認為是與南部平埔族群有關。由這二個遺址的發現,可以推知早期平埔族群中盛行石板棺葬。 |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