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2010年3月14日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轉貼:司法盲點更堪憂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13/today-o8.htm

司法盲點更堪憂

◎ 段正明

死 刑執行的問題,並不深奧難解,主要牽涉到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是社會正義實現的心理問題,不管是陸正案或是白曉燕案,其實被害者家屬都是因為第一線的司 法偵查完全失去嚇阻和預防的功能,而第二線的刑事審判與證據又拖延過久,所以導致被害人的受傷的情感難以平復,再加上被害者處於孤立而只能靠自己的臆測去 想定加害者的可恨,因此就會把對於加害者的報復心態變為支持死刑的激情,但若是仔細去想,就會發現問題是台灣這個司法階級封閉體系,並未給予被害者應有的 保護,被害者難以在司法中得到心情的平復,而法和平性自然也難以求得。

第二個層次其實就是警察機關根本性改變的問題,刑警辦案在我國永遠處 於突破心防,媒體為了求得收視率,也從不尊重被害者或犯罪嫌疑人的名譽,一幕一幕的被害者傷心落淚哀痛欲絕的畫面重複著出現,自然加深社會對於犯嫌的仇 視。而刑事警察不受重視,一般警察對於法醫及科學鑑識和現場重建基本常識的欠缺,加上濫情而毫無法律概念的本土劇集的推波助瀾,也只是讓被害者報復的心態 更加嚴重,但對於事實真相的獲取卻毫無助益,這種盲目而濫情的不正義才是台灣司法的最大盲點,蘇建和案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或許對於被害者的照護以及被害者訴訟參與角色的加重,以及司法警察素質的提升及科學鑑識辦案的加強,比死刑廢除與否更應值得吾人慎思! (作者為律師)

轉貼:對台讓利?圖利中國? 台灣高科技奉送中國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13/today-o6.htm

對台讓利?圖利中國? 台灣高科技奉送中國

◎ 簡耀堂

中 國建立其TFT-LCD產業及晶圓代工產業的企圖心非常強烈,最希望從台灣得到這兩個產業的生產技術及管理知識。馬政府為討中國歡心,決定儘快簽定 ECFA,並於今年二月搶先鬆綁到中國設六.五代以上TFT-LCD廠,開放投資中國十二吋晶圓廠,並開放中高階IC封裝測試在中國生產。此舉代表台灣電 子業兩大主力支柱今後發展重心將快速轉往中國。一旦ECFA簽定後,電子業更將從台灣消失,高達七十五萬電子業員工將面臨失業。

馬政府此次開放,只要中國那邊生產技術與台灣有兩個世代的差距,便同意其投資中國十二吋晶圓廠。聽起來似乎是要幫台灣尖端技術外流把關,實則完全放水!

以 台積電要投資的中國中芯半導體為例,中芯對外宣稱已用與台積電一樣水平的四十五奈米的技術生產,這是否代表台積電將不准投資中芯?另外聯電與要併購的中國 和艦,兩者目前生產技術雖有兩個世代的差距,但併購後,若和艦生產技術提升至聯電一樣,聯電會被要求從和艦撤資嗎?答案是當然不會,所謂兩個世代生產技術 的差距只不過是個幌子,騙騙民眾罷了!

一般認為ECFA實施後,兩岸一般產品關稅都將大幅調降,但降關稅對台灣出口中國的電子零組件而 言,其實無甚幫助。因為目前台灣電子資訊產品輸往中國絕大部分(如半導體)本就幾近零關稅(平均○.五八%),不簽ECFA對其拓展中國市場並無大礙,簽 了ECFA,對其拓展中國市場亦無多大幫助。

更可怕的是ECFA簽定後,台灣對中國的高科技投資將更加開放。產業群聚效應下,中下游LCD 及IC業者勢將大舉遷往中國。如同一九九○年代台灣開放PC及notebook PC業者到中國生產後,相關業者迅速將產能遷移至中國,台灣光是那一波電子業大遷移,就損失了數十萬個工作機會。

以目前台灣產業附加價 值最高的IC設計產業為例,鬆綁投資中國後,IC設計業發展重心及員工僱用必將開始往中國轉移,電子業將逐漸從台灣消失,而高達七十五萬電子業員工將面臨 失業。屆時台灣累積四十年的電子產業發展的知識及經驗將不復存在。試問將來台灣還剩什麼產業可以提供就業?還剩什麼生產技術,可讓台灣邁入高附加價值的產 業?

(作者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轉貼:獨立建國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13/today-f2.htm

獨立建國

一九七○年成立的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今(二○一○)年為四十週年慶。這個時際,世界各地的台灣人代表也在台北舉行「世大會」,共同探討台灣獨立建國的新課題。

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與軍事崛起,又面對中國國民黨復辟政權,向中傾斜,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建構新國家的努力,相對於二十一世紀初的政治形勢,是困頓的。這個時候,慶祝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四十週年,應該嚴肅地省思。

何以台灣的獨立建國運動未能走上坦途,仍陷於困境?外來的殖民統治體制,以殘餘、虛構、他者條件,仍能以少數統治宰制著台灣。為什麼?進入民主化時代,全面選舉公職,為何不能完全改變困頓政治形勢?這不只是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問題,更是台灣的問題。

二 戰結束,許多被殖民國家都以內部的民族革命和社會革命兩種獨立運動,走向獨立化,建立新國家。儘管因此,或分裂為兩個政治體,例如南韓、北朝鮮;或先分而 後合之,例如南北越後來統合在北越政體。台灣,卻只在依附美、日,或依附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的外部條件中,落到現在,國不成國。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對內不足以形成絕對多數的有力,對外無法成為世界各國矚目的焦點。一方面,當然是台灣內部的殖民和被殖民分歧、自我削弱存在條件;另一方面,應該是政治運動缺乏文化光環,而且被殖民體制的權力位置消蝕。

台灣沒有像達賴喇嘛一樣的領袖人物,他穿梭世界各國,舉手投足言說,無不展現圖博(西藏)的議題,而能夠感動人心。已故的阿拉法特,即使他備受爭議,也將巴勒斯坦建國運動的能量充分發揮。反觀台灣,只有生產與消費的經濟性風光,政治常常重經濟、輕文化。

海外的台灣人,常常只重視政治人物,投注的心力也在選舉公職的政治明星。而獨立建國運動應該是文化性的,不只是經濟性的。重經濟輕文化,重政治人物輕文化人物,陷於體制黑洞的政治動向無法散發光與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加油!台灣獨立建國加油!台灣加油!

(作者李敏勇,詩人)

轉貼:《星期專論》民進黨的歷史契機與責任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14/today-p7.htm

《星期專論》民進黨的歷史契機與責任

民 進黨在二○○八年政黨輪替之後的幾場選舉表現,讓自己擺脫了全面崩盤的危機,不僅得到了些許喘息的機會,更奠定站穩腳步、重新再起的基礎。然而,過去幾次 選舉的勝利,並不表示達成再次執政目標的成功。隨著二○一二年的決戰時刻愈來愈近,民進黨更需要擺好陣勢、步步為營,迎向更為關鍵但也更加艱難的挑戰。

民心思變 政黨輪替的契機

面對過去幾場選戰的勝利,民進黨的低調與謙卑,是正確也是應該的態度。畢竟,低投票率現象所透露出來的訊息,不僅是多數人民對國民黨的失望與不滿,也是對民進黨的缺乏熱情與期望。簡單來講,「教訓國民黨」遠比「期待民進黨」,更能解釋過去幾次選舉的結果。

一個無能傲慢的國家元首,帶領一群荒腔走板的執政團隊,做出一片不忍卒睹的施政成績,台灣社會民心思變是必然的結果,而這也是民進黨推動再次政黨輪替的歷史契機。「改變」,是國民黨讓自己上台的重要訴求,但「改變」,也可能是國民黨再次下台的重要理由。

然而問題在於,當前台灣社會尋求改變的動力,似乎仍僅止於期待執政的國民黨反省改變,還不足以支撐讓民進黨上台來創造真正的改變,這由去年底縣巿長選舉國民黨仍獲多數席次可見一斑。

只 作秀的馬英九,亂管事的金溥聰,以及愛講話的吳敦義,這國民黨的執政三人組,未來犯錯的機會絕對很大。但期待對手的犯錯,來累積自己的政治實力,既是消極 也是危險的作法。國內外情勢的可能變化(例如國際經濟的復甦),以及藍軍陣營的腳步重整(例如朱立倫參選新北巿),加上執政權力的恣意而為(例如總統與立 委選舉是否合併以及不在籍投票的推動),還有北京當局可能對馬英九的相挺或相救(例如撤除飛彈等),都讓國民黨並非毫無機會擺脫當前的低潮或困境。

因 此,民進黨不能把執政的機會建立在對手的失敗上,而是要去掌握與創造自己成功的本錢。民進黨最重要的執政準備,就是要為台灣人民畫出國家發展的願景與想 像,讓那些對國民黨失望的人們,轉而對民進黨抱有期望,讓那些原本對政治冷漠的選民,可以開始對民進黨擁有熱情,更應要讓台派民眾對民進黨能更加堅定地支 持。

執政準備 為人民畫出願景

強調馬英九傾中政策的危機 牌,尚未能讓台灣人民徹底覺醒,而批評馬英九執政表現的無能牌,又容易被藍營媒體與政績假象所掩飾;所以,民進黨要勇敢提出的,是另一種選擇、另一條道 路,從人民的真實感受出發,為那些被馬政府傾中、無能與錯誤政策下,被犧牲與忽視的多數台灣人民,尋找再度站起、重新出發的機會。

要知道, 當朝野兩黨在那邊籌謀五都佈局甚至覬覦總統大位時,在不少人民的眼中,所謂「守二、搶三、拚四」等的策略操盤,都只是政黨輸贏的算計,他們更關心的,是養 家活口的生計。而選舉結果的成敗,對參選人而言或許只是個人生涯的調整轉變,但對不少支持者而言,卻是攸關終身願景的能否實現。

民進黨作為 一個政黨,拿回執政權當然是其存在的重要目的,但作為一個台灣人民殷切期盼且全力相挺的政黨,民進黨更有實踐台灣人民共同願景的神聖使命。選舉是手段,政 權是工具,實現願景才是目標。只有堅定地高舉崇高理想與明確願景,才能打動人心,才能激起熱情,才有選舉戰力,才有執政信心。

正因為如此,當民進黨忙於五都選舉的選將佈局時,千萬不要忘了願景論述的準備,以及政策實踐的規劃。因此,我們樂於見到民進黨認真擘畫《十年政綱》,更期待它的儘早出現,這不僅是負責任在野黨的應有表現,更是準備重新執政的信心展現。

然 而,《十年政綱》的規劃與提出,不能只是少數菁英的家庭作業,而應該是國家願景的共同凝聚,千萬不要重蹈國民黨推動ECFA時所犯下的錯誤。在規劃過程當 中,黨內外更多的溝通對話,甚至必要的討論辯論,都可以讓這部政綱更具包容、更加完備,也將更具有正當性與可行性。換言之,《十年政綱》的出爐,討論的過 程要民主、提出的思維要進步。

十年政綱 規劃過程要民主

兩 次政黨輪替之後的台灣,已經出現跟過去截然不同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但重新上台之後的國民黨政權,卻依然抱守過去的威權思維、黨國體制與一中框架,而 這已證明禁不起全球化、民主化、自由化與本土化的考驗。馬政府的執政能力與國家方向已經被打出原形,而民意支持度的迅速下滑,一點也都不令人意外。不少人 民已經後悔為自己的錯誤選擇付出代價,而這是民進黨必須掌握的歷史機會。

失去政權之後的民進黨,也已不再是之前在野時的民進黨,而是一個有八年中央執政經驗的反對黨。雖然這可能是包袱,但也絕對是相當寶貴的資產,更可能成為重新執政的基礎。人民等著看的是,一個曾經執政過的民進黨,會提出什麼樣值得追求卻又非遙不可及的國家願景。

任何事業要成功,天時、地利與人和缺一不可。作為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年底五都選舉讓民進黨享有天時與地利的契機,只要民進黨能夠不分彼此、團結對外,並提出觸動民心的願景訴求,必然能夠創造致勝的人和因素。

在 二○○八年的總統大選中,民進黨一夜之間失去政權,但在面對過去一年多的幾場選戰,雖然過程很緩慢也很辛苦,但還是拾回了重新執政的信心,以及找到繼續前 進的道路。未來還有很多的荊棘與障礙橫在前頭,但只要看清願景的方向,勇敢堅強地往前走下去,最後必將勝利、終能成功。為了解放黑奴、帶領北方軍隊打贏內 戰的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我走得很慢,但我從不倒退走(I am a slow walker, but I never go backwards.)。當前的民進黨也是一樣,只要繼續往前走,一定會走到目標。

(作者羅致政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轉貼:李筱峰專欄/ 台灣獨立建國的五個障礙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14/today-o8.htm

李筱峰專欄/ 台灣獨立建國的五個障礙

全世界擁有最多博士和教授的革命團體「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於 一九七○年在海外成立,至今已屆四十年。台獨聯盟從一個國民黨眼中釘的革命團體,到九○年代搬師回台成為合法的社運團體,其間意味著台灣的民主化。然而民 主化的台灣,畢竟仍被早已滅亡(一九四九年)的中華民國「借殼上市」。因此,台灣雖然「事實獨立」,卻仍未「法理獨立」。到底台灣獨立建國的障礙在哪裡? 今逢獨盟創盟四十週年,謹以此文獻曝於所有建國夥伴。

我認為台灣獨立的障礙有以下五端:

一、外來的中國國民黨:長期掌控台灣政治的中國國民黨,係以流亡自中國的統治集團為主體,他們所抱持的國家觀念是以大中國為中心的「大一統」觀,缺乏現代國家的「國民主權」觀念。「中華民族」的政治迷思,造成血緣、種族、國家概念混淆不清,阻礙著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認同。

二、 奴性的台灣民眾:中國國民黨這一套以大中國為座標的「去台灣化」教育,制約(conditioned)出無數奴性人民,至今仍改不掉「賤台灣,貴中國」的 奴性。世界上很難找到如此奴性人民,那麼擔心自己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就像習慣當奴隸的黑奴厭惡林肯解放他們;就像習慣綁小腳的女人痛恨秋瑾主張放足;就 像最後一個太監慶幸自己來得及閹掉他的寶貝。

三、唯利是圖的商人太多:部分唯利是圖的企業主和投資中國的台商,只在乎自己企業利益,而無台灣長遠與整體思考,甘願淪為中共對台「以商逼政」的統戰工具。

四、 綠營中的投機腐敗份子:近十幾年來綠營內部出現幾位變節的投機政客,如許某、施某、朱某、沈某、葉某、錢林…等等,或是什麼茜、什麼文者流,原先他們都把 獨立建國之聲喊得震天價響,受人民擁戴而出,曾幾何時卻搖身一變,背叛選民而去。這種政治變色龍讓選民寒心失望,選民被騙怕之後,對獨派失去信心,以為所 有獨派人士都是如此投機。再者,綠營中出現少數的貪腐案件,也同樣讓民心流失,以為台獨也不過爾爾。這些貪腐案若再不被檢討,甚而反被合理化解釋,對獨立 建國傷害更大。

五、獨派中的絕對主義者:台獨的論述本可多元多面,殊途同歸,但常見不同論述者互相攻擊對方。在我看來,各有其推廣作用,與 其互相攻擊,何妨分進合擊,去對付國共兩黨。再者,把獨立建國的問題拘泥在語言上面也是鑽牛角尖。常見部分獨派人士動輒就以是否講「台語」為檢驗標準,然 而,像阮銘、林保華、金恆煒、曹長青等人不懂「台語」(應說「台灣閩南語」),但都堅定支持台獨;而像王曉波一口流利「台語」,卻是敵視台獨。將獨立建國 拘泥於單一語言,無異是排斥其他語族參加獨立建國,則台獨永無成功之日。

能克服以上障礙,獨立建國才有希望。有人說,國際社會不承認,以及 中國的威逼,才是台獨的障礙。答曰:國際社會不會支持一個自己不想成立的國家。至於中國威逼,台灣早已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面對中國,沒有獨立問 題,只有抵禦外侮的問題。世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將自己「敵國內政化」來維護國家安全。誰找得出這種國家,我的薪水讓他領。

(作者李筱峰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http://www.jimlee.org.tw

轉貼:聽我Bubbo:成功的部落格完全攻略十三招

魚夫老師,你真的是就感心ㄟ。感謝熱心分享。

引用自
http://yufuhome.blogspot.com/2010/03/bubbo.html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聽我Bubbo:成功的部落格完全攻略十三招

blogger

這篇文章是我綜合一位網路行銷專家 Himmat Singh的文章和我這幾年的網路經營經驗而來,我想寫給我的學生看,讓他們瞭解網路行銷的方法,有不足之處,您就...喇叭啦,我聽你咧Buboo啦

一、從哪裡著手?Where to start?

Himmat Singh的文章一開頭就認為要在免費部落格託管如Blogger之類的網站裡。這類的網站讓你有專注於內容的提供,而不是程式語言、語法等等的開發。

2004年,我一開始把部落格建立在「 無名小站」, 於2007年的一月二十七日,離開時的瀏覽人數為1,147,155,自以為瀏覽人數=到造訪人數,還辦了一場突破百萬人次的網聚,後來發現,原來我都想 錯了,實際到訪應該約除以五分之一,在那個Web2.0剛崛起的時代,寫部落格的人並不多,人家多看你幾頁,多停留一點時間,反正也無處可去。

造成我離開無名,有三個理由:
1.「無名」離開交大學術網路的支持後,頻寬變得龜速,慢到幾乎無法瀏覽的地步。
2.要加入一些java/script程式碼,大半不通,必得求助於該公司的工程人員,搞得我很火大。
3.所有照片全被鎖死,無法以嵌入碼外嵌其他地方,辛辛苦苦的拍的東西,為什麼不能到處嵌入張貼?

後來我也去過一些本土網站,但同樣的問題率皆不能解決,於是我就狠下心來,搬到當時多數台灣人一無所知的 Blogger來了,Blogger採積木推砌的觀念,自由度很高,解決了我很多需求。現在我的學生要建立個人部落格,我一定叮嚀他們,到免費託管的網站去,千萬別交給那些所謂專業的網路公司,花錢又不自由。

不過留在「無名」等本土網站也不是沒有好處,它是台灣人撰寫部落格使用最多的懶人包,具有群聚效應。

二、利基市場(Niche)

網路是分眾市場,專心寫一、兩個主題,把你的主意、點子(cat)推銷出去,不要像我的「魚腸劍譜」,寫東寫西、包山包海的,我寫部落格是要防止老人痴呆,愛怎麼叭哺,隨緣;您不是,您要秒殺成名,所以要聚焦,人家才看得到你。

三、每日更新:

我有一陣子,因為要開闢「 玉山網聚廳」,因此放著我的部落格都長草了,有一天我發現「部落格觀察」裡,我的排名一路狂跌,因為內容幾乎沒有更新。這篇文章的作者說,一天至少要更新三篇文章,更新很簡單,但要優質更新,則非宅男、干物女不行,可憐我江郎才盡,要爬回前段班,很難了。

四、流量:

您需要流量,這個我研究了很多的方法,可以分享:

1.利用 Google groups網上論壇,合法發出上萬封信。
2.加入 Google Connect請大家來追蹤你的部落格。
3.加入Facebook,建立您的粉絲團。
4.加入 twitter plurk 推推王、Facebook、 Myspace Wordpress Delicious、Identi.ca、Digg、Posterous....等總計十八個國際知名網站,不一定都要刻意去經營,而是讓Google找到你的內容。

02
這些國際網站,您還是得挑幾個去經營(按小圖看大圖)。

當然,方法還有很多,其實要增加您的流量,就只有兩個簡單的原則:一是連結再連結,二是CC授權,敞開心胸,你要上網的東西,就不要怕被轉載,慷慨面對全世界。

五、追蹤你的部落格:
追蹤的方法很多,我用的是 Sitemeter Google Analytics Sitebro Goingup以及「部落格觀察」等等來瞭解我的部落格的背後的數據與關鍵字等,換成傳統媒體,就是收視率調查報告,但一般在網路里的身份填寫,作假的多,唯Facebook要求較為嚴謹,所以臉書的數據調查,就很值得參考了。

還有一項「搜尋引擎最佳化」(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 , 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 PageRank,通常到達4以上,就表示你的努力受到搜尋引擎很大的重視了,但也別太在意排名,真誠經營才是最重要。

六、傾聽您的閱聽者(Listen to your audience):

您不是媽祖、有千里眼、順風耳,能聞聲救苦,所謂聆聽,就如知曉閱聽者是怎麼透過什麼樣的「關鍵字」找到你的文章,為什麼到達你的網頁等,然後再根據這些因素,創作更多的相關內容。

七、建立多個部落格:

作者建議至少要在 JournalHome.com, Blogger.com, LiveJournal.com, Blog-City.com, tBlogs.com裡等都有帳號,不過貼來貼去,很累,因此需要自動噗或者自動轉寄的功能等,最近中型網誌,以轉寄、轉貼功能為主的 Posterous逐漸受到注意,也獲VC挹注四百萬美元的資金,可見它確實發現了市場需要。

八、內容要明快簡潔:

這 是通例,文章要像女人的迷你裙,越短越好。我雖同意,但總是忍不住搞了一堆東西進來,雖然不是落落長,但我總是很狗尾續貂的加入一些照片和影片,但不管文 字、照片或影片,我都盡力的Short & Concise,拜漫畫家之賜,我的思維是一針見血,不過現代人皮厚,一針也不得見血,得戮它個幾刀,才能見血。

九、數位藝術:

作 者建議每週最好有些數位藝術,如圖像、影片等,有圖有真像,不過製作影片或相片,一般會有技術上的障礙,我在教學時,通常教授一些簡易的方法,如影片剪 接,即可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線上修相片,可以使用剛被Google併購的Picnik,這些輔助工具,可以幫助他們製作更為精良的數位內容時的入門之用。

十、保持個人風格:

撰寫部落格最好使用第一人稱,不要用任何商業性的語言撰寫。有些部落格的經營者,急於從部落格的經營中獲利,因此就開始加入一些商業系因素,這對部落客的權威是很傷害的,我研究過美國最大的一個流行網--「璀璨網」( Glam Media),它是整合了關於流行的幾個權威部落格作為前台,人們透過這些流行話題權威的部落格,再連結到商業交易的平台,一旦發生交易,才和格主分享獲利,部落客既維持了權威信譽,也獲得了利益。

十一、和你的訪客互動:

和訪客互動的方法很多,如最近很流行開「噗友會」等。互動最為頻繁的當然是微型網誌如噗哴、推特(Twitter)以及社遊網(Social Networking)如Facebook、Google Buzz等,其中Twitter和Facebook更是本世紀初全球最熱門的兩個網站,幾乎大型的網站都可以用上述兩個網站旳帳號連結起來,因此,加強訪客互動旳方法,我都建議把噗浪、推特、臉書和Google Buzz連結起來,「連結」是網路有別於其他媒體的最強武器。

十二、要賺錢:

一旦流量衝高,就可以引進諸如Google Adsense等廣告機制。國內也有 BlogAD,但兩者並不相容,刻意放在一起,有些會被Google Adsence取消帳號,如果被取消,如何申訴,谷歌大神都不會理你。

十三、你是專家了,要有自己的網域:

一 旦部落格流量衝高了,就要自己的網域(domain),作者建議搬移到Squarespace.com, WordPress.org, MovableType.org等網站去,不過一般台灣人使用網路的習慣並不國際化,這些大部份都聽都沒聽過,我的方法是在Ning另闢「玉山網聚廳」, 擴大參與。

我一開始寫部落格,是因為想做研究和記錄一些自己的生活心得罷了,名利對我如浮雲,但漸漸著迷於網路的發展,最近Internet居然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如果得獎,也不知道該搬給誰?),網路具有其與生俱來自由、平等的民主性格,我常在教學時說:我要親眼看到公民意識的抬頭,網路打敗傳統媒體的一天!這一天,我還是相信,在眾志成城下,日子很近了。

轉貼:[JRF Newsflash] 民間司改會剪報 - 死刑存廢新思維(三)

引用自
民間司改會剪報 電子報

李家同:如果我被殺!
2010-03-12 聯合報
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如果我被殺,只要一息尚存,我一定會告訴殺我的人,我絕對寬恕他,也會為他祈禱,更會要求友人照顧他的家人,尤其要使他的孩子不再留在社會黑暗的角落。如果我無法說這些話,我也無所謂,因為我的太太和女兒絕不會痛恨殺我的人,她們一定會為他祈禱,也會照顧他的家人。不僅如此,我的學生不會有一個人希望他被處死刑。

我並非善惡不分的人,我當然知道殺人是不對的,但我更知道,我們心中一定不能有任何恨意,更不能有報復的心理。尤有進者,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寬恕最能帶來心靈上的平安。前任教宗被刺,康復以後,立刻到監獄去探訪那位刺殺他的人,而且始終面露慈祥的微笑。現任教宗去年又被攻擊,事後也立刻去探訪那位攻擊他的人。

有一位美國年輕女孩,到非洲替窮人服務,不料被刺身亡,她的爸爸飛到那裡處理後事,目睹當地的窮困,回國以後,募了很大一筆款項,成立了一個機構,專門幫助那裡的人,這位爸爸從來沒有替他的女兒尋求任何的報復。

美國有一種人,叫做阿米希(Amish)人,他們是和平主義者,二○○三年,一位帶槍的人進入了他們的一所小學,開槍殺小孩,然後自殺,五位小女孩身亡,兇手自殺幾個小時以後,一位阿米希人立刻去安慰這位兇手的太太,表示了對她丈夫的寬恕,一位阿米希人擁抱了兇手的父親長達一小時之久。大批阿米希人出席了兇手的葬禮。最後,這些阿米希人還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以金錢幫助兇手的家屬。

歐洲一直是個國與國之間冤冤相報的地區,但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一切都已過去,誰也不再記得當年的仇恨,歐洲的和平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反觀非洲地區,國與國之間,似乎永遠有著不能忘卻的仇恨,這些仇恨帶來了戰爭,當然也導致非洲的貧困。

在國人強烈反對廢死刑之時,不妨看看國際間對死刑的看法,一共一三九個國家沒有死刑,也就是說,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國家都已不再執行死刑。歐盟是全體沒有死刑的,最近廢止死刑的國家是蒲隆地和多哥,都是非洲國家,美國和中國大陸仍在執行死刑。可是,從未有人說,美國和大陸是犯罪率極少的國家。

每一次有一個國家廢止死刑,羅馬競技場就會點燈,以示慶祝,這個競技場已是廢墟,但是,當年這是殺人的地方。競技場成為廢墟,歐盟國家廢止死刑,是人類進步的象徵也。

國人應該冷靜下來,好好思考執行死刑背後隱含的想法,也更要看看為何有這麼多的國家不再執行死刑,為什麼這些沒有死刑的國家並沒有很高的犯罪率,那些有死刑的國家也沒有很低的犯罪率。

可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該不該寬恕我們的敵人?阿米希人是心靈上最有平安的人,而他們也是絕對實行寬恕的民族。他們的寬恕是鐵一般的事實,兩位教宗的寬恕也是鐵一般的事實,我們的社會,能不能至少探討一下寬恕的意義?

我已過七十,也不能說從未有人對我不好,但的確我的內心深處,絕對沒有對任何人有怨恨之情,我一直過得平平安安,就是這個緣故。

我們常聽說大家要療傷止痛,很多人以為要療傷止痛,一定要使正義得以伸張,但是,正義常常是盲目的。我們必須記得前任教宗所說的話,「和平建築在正義之上,正義建築在寬恕之上」,我們的社會,應該要注意「寬恕」的重要性了。






司法盲點更堪憂
2010-03-12 自由時報
段正明/律師

死刑執行的問題,並不深奧難解,主要牽涉到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是社會正義實現的心理問題,不管是陸正案或是白曉燕案,其實被害者家屬都是因為第一線的司法偵查完全失去嚇阻和預防的功能,而第二線的刑事審判與證據又拖延過久,所以導致被害人的受傷的情感難以平復,再加上被害者處於孤立而只能靠自己的臆測去想定加害者的可恨,因此就會把對於加害者的報復心態變為支持死刑的激情,但若是仔細去想,就會發現問題是台灣這個司法階級封閉體系,並未給予被害者應有的保護,被害者難以在司法中得到心情的平復,而法和平性自然也難以求得。

第二個層次其實就是警察機關根本性改變的問題,刑警辦案在我國永遠處於突破心防,媒體為了求得收視率,也從不尊重被害者或犯罪嫌疑人的名譽,一幕一幕的被害者傷心落淚哀痛欲絕的畫面重複著出現,自然加深社會對於犯嫌的仇視。而刑事警察不受重視,一般警察對於法醫及科學鑑識和現場重建基本常識的欠缺,加上濫情而毫無法律概念的本土劇集的推波助瀾,也只是讓被害者報復的心態更加嚴重,但對於事實真相的獲取卻毫無助益,這種盲目而濫情的不正義才是台灣司法的最大盲點,蘇建和案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或許對於被害者的照護以及被害者訴訟參與角色的加重,以及司法警察素質的提升及科學鑑識辦案的加強,比死刑廢除與否更應值得吾人慎思!






死刑為不進步政府卸責
2010-03-13 中國時報
陳祥明/北縣永和(專業翻譯)

如果我是被害人家屬,我也無法原諒加害人;但是,我願意為王清峰部長堅持個人信念的勇氣鼓掌。

在一面倒的批判聲中,法務部長請辭獲准,至少可以平息可能的政治風暴。死刑存廢始終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議題,而在今日台灣社會氛圍下,廢除死刑似乎尚無法得到多數共識,其背後隱藏是自古華人社會所謂殺人償命的報復觀。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或許可以明白台灣社會畢竟仍未進步到具備可以理性討論某些特殊議題的成熟度。人民的感知與法律的真正實踐,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落差。如果,憲法真的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而憲法所保障人民的生存權亦包含了生命權,那麼,不執行死刑才真正是依法行政啊!只是,被害家屬心中的怨恨,早已凌駕了法律面的思考,加上長期以來法家思想在華人社會的盤根錯節,才使得承襲中華文化的台灣跟大陸一樣,認為一命償一命才是天道有命,報應不爽。

然而,死刑除了可以安慰受害者家屬的傷痛,它更可以替一個不進步的政府找到卸責的缺口。所有的犯罪,不都是來自社會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嗎?優勢者欺凌弱勢者,弱勢者被逼迫到社會邊緣,主動或被動地形成反社會性格,進而轉化成犯罪行為;至少有部分原因也正是因為國家與政府沒有負起應負的責任。於是,死刑成了分攤政府責任的工具之一。

筆者真的期望政府能真正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或許,有一天,台灣社會更成熟了,可以理性討論廢除死刑。






王部長辭官之後呢
2010-03-13 蘋果日報
李中志/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資訊科學教授

一向未能「謹言慎行」的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深夜為文昭告天下:「死罪者免死」,為我國對死刑存廢的討論,捲起千堆雪。筆者一方面對王前部長以個人的價值觀凌駕法律之上,不敢茍同;另一方面,卻又對王前部長廢死刑的理念,深表贊同。於是為文呼籲王部長為其理念辭官,並以此促使政府,以更根本的方法解決此一爭議。但不克拙文刊出,王前部長已於11日深夜提出辭呈,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行政院旋即批准。

王部長求仁得仁,為她在法務部長任內充滿爭議的行事作風,畫下完美的句點,在我國漫長的廢死刑之路,她必被永為傳誦,筆者在此表達敬意。但面對此一發展,卻也凸顯馬政府無意為國人開拓新思維,只一味敷衍不同意見的鄉愿作風。

廢死刑未成主流

批准「麻煩製造者」的請辭何其容易?但問題解決了嗎?台灣社會對廢死刑並不贊成,一個不替馬政府製造「麻煩」的法務部長,就只能把定讞的死刑犯,一個接一個拖出去斃了。釋憲或非常上訴,也不過是在枝微末節上敲敲打打,如何成事?

多年前蘇建和案鬧得沸沸揚揚時,筆者曾為一文,該文不是為蘇等三人辯護,但筆者呼籲凍結一切死刑的執行。更重要的是,筆者認為,只有總統有這個憲政高度來逕行特赦,依法凍結一切死刑的執行。當年陳水扁總統針對蘇建和案,在回應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時,曾談及此一方案,但終究陳總統不願去捅這個馬蜂窩。廢死刑之議也一直不是主流看法,後來要斃掉陳進興時,也沒檯面上人物敢說個不字。

轉眼十年,當今馬總統可是法務部長拒批執行死刑的第一人,他對死刑應該是有看法的。朝野贊成廢除死刑的人士,應該利用此機會,薦請總統,依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條賦予的總統職權,對宣告之死刑減刑為無期徒刑,如此形同無限期凍結死刑的執行,日後再循程序,以法律定之。馬總統若有強過地制法一半的決心,由立法正式廢除死刑易如反掌。

馬總統不願擔當

然而,依馬總統不願擔當的個性,好事要有份,壞人屬下做,在沒有各界一致把廢死刑當成好事前,他是不會斷然行動的。馬總統最好的策略就是看著辦,讓法務部長這個二品官繼續承受不能忍受之重。說白了,這些標榜人權與自由派的閣員,不過是馬政府封建與反改革的遮羞布。






王清峰留下來的問題
2010-03-13 蘋果日報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宣稱不願讓雙手沾滿血跡的王清峰終於下台了,接下來的問題是:她的後台老闆的雙手究竟是不是沾滿了血跡?

王馬應及早溝通

馬總統當過法務部長,他在任內批准了所有的死刑定讞案件的執行,唯一的例外是蘇建和三死刑犯。2008年3月7日,就在總統選戰正酣之際,馬英九在電視政見會上提到前屏東縣議會議長鄭太吉是在他的法務部長任內被槍斃的。這話顯然有誤,批准執行的是陳定南。不過,馬把批准當成英雄義舉則是毋庸置疑之事。按照王清峰的認知,這個人的雙手沾滿了血跡。

兩星期之後,馬囊括了765萬票。他在長考之後提名了王清峰當法務部長。王的形象清新,這項選擇並沒問題。豈知王竟然宣布要推動廢除死刑,「超級馬迷」之一的白冰冰感受到背叛的羞辱,公開表示反對。媒體報導了這件

事,馬本人當時正忙著「請益之旅」,或許因此疏忽了王將會是一個頭痛人物。政務官有個人堅持本是好事,但是茲事體大,她應該先跟老闆說清楚:「我絕對不會在任內批准死刑的執行!」如果她當初這麼做了,下台的身影就會令人懷念。

王部長究竟在幹些什麼事,馬前部長應該都一清二楚,所以可以找王溝通,包括及早決定是否換人。遺憾的是,馬並沒有這麼做。2008年6月18 日,也就是新總統上任之後不到一個月,馬在接見國際廢除死刑團體的代表時說,從整個大趨勢來看,未來的方向應該是延長有期徒刑,提高無期徒刑的假釋門檻,同時減少死刑的執行。他又說法務部長王清峰是很出名的人權律師,支持廢除死刑,也了解應該在法律、社會教育各方面,得到共識後,才比較容易推動廢除死刑。簡單說來,「將鄭太吉正法的英雄」透過與外國人談話的方式宣示他以後要放下屠刀了,王清峰的作法也得到他的肯定!

台灣政客沒誠信

持平以論,死刑到底該不該廢除,其實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價值觀爭議。它就如同宗教一般,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馬總統打算因應所謂的時代潮流,這是他的選擇。但是,他在競選總統時可沒有這麼告訴選民!這是嚴重的誠信問題。

王清峰公然違法的作法令人不齒,但是,沒有後台老闆的縱容,問題絕對不會演變到今天這種地步!當然,政客沒有誠信在台灣本就司空見慣,馬能換掉王清峰終究還是值得肯定。不過,下台之後,問題還是沒了:執行死刑是現行法的規定,馬總統是否仍然準備在未來推動廢除死刑的立法呢?

馬政府應該從這次事件中學到教訓:王清峰執意不批准死刑其實就是美牛事件的最新版。蘇起一意孤行,導致嚴重的政治後果,法務部長不顧民意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精英的傲慢」?吳敦義院長喜歡談「庶民經濟」,但是庶民到底在想什麼,他知道嗎?

轉貼:免裝軟體,在網頁上看遍PTT BBS的文章(優仕網閱讀器)

引用自
http://briian.com/?p=6850

很久之前介紹過「Gaaan」, 它是個原生的網頁版BBS站,用一般網頁的模式實現了BBS的操作方式。也介紹過一個專門搜尋PTT BBS站文章的「YouSee!柚子」搜尋引擎,不過似乎 是因為它可以很輕易的把要找的文章、帳號列出來,在當時引起不小的反應。

剛剛看到國內一個還算滿知名的社群網站《優仕網Youthwant》提到一個「很神奇」的功能叫「優仕網閱讀器」,它可以直接「訂閱」 PTT BBS站裡面大多數版面裡幾乎全部的文章。

整個網站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只要登入網站後按訂閱就好了。另外還提供了板名搜尋與全站文章標題的搜尋功能,可以很輕易的找出已收錄的文章內容。但目 前只能瀏覽、訂閱PTT BBS站的文章而已,還不提供其他網站或自訂RSS的訂閱功能。

  • 網站名稱:優仕網閱讀器
  • 網站網址:http://share.youthwant.com.tw/reader/
  • 轉貼:[JRF Newsflash] 民間司改會剪報 - 死刑存廢新思維〈二〉

    引用自
    民間司改會剪報 電子報

    人權團體挺王:法律尊嚴 不應建立在斷頭台
    2010-03-12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蘇位榮 台北報導

    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多個人權團體代表昨天下午力挺法務部長王清峰,強調「法律尊嚴不應建立在斷頭台上」。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並引用日、韓經驗,強調沒有法務部長因為拒絕簽署死刑執行令被追究違法、瀆職。

    廢死聯盟副召集人高涌誠昨天深夜得知王清峰辭職,直說這是替馬英九總統「擋子彈」,並說昨天已第四度向大法官聲請釋憲。

    台灣法學會理事長顧立雄表示,王清峰就任法務部長就說不執行死刑,馬英九總統及當時的行政院長都應該知道,「如果(王清峰)執行死刑,才是違背當初宣示,反而應該下台!」今天的爭議是懲罰應否包括剝奪個人生命,不是要不要懲罰罪犯。

    廢死聯盟指出,日本曾於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底至一九九三年三月止,有近三年四個月,因為兩任法務大臣反對死刑而停止死刑執行;二○○五年十月至二○○六年九月,因法務大臣杉浦正建篤信佛教,拒簽死刑執行令達一年之久。

    韓國則是從一九九八年金大中就任總統、二○○三年盧武鉉繼任總統都宣誓廢除死刑,並任命不執行死刑的法務部長,而從一九九八年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執行死刑。






    法律安定性 不容遭破壞
    2010-03-12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助理教授(中縣清水)

    在死刑執行與存廢爭議,引發軒然大波,總統府雖立即回應,死刑問題必須遵守依法行政與慎刑原則,但如此的「官樣」文章,恐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更難平息此波爭議。不管將來死刑是否廢除,現階段法律安定性的維持卻不容破滅。

    去年我國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雖公約未明確要求各國廢除死刑,但據此公約衍生的死刑廢止條約議定書,為聯合國大會所採擇,在二○○七年底亦通過要求停止死刑執行的決議,因此,死刑的廢除或不執行,似乎是必然的趨勢。惟這是國際公約的要求,而非國內法,在死刑未從我國消失前,部長真有否定執行的權力?

    依據刑事訴訟法,死刑必須由法務部長為令准,於令到三日內,由檢察官指揮執行,僅在刑訴法第四三○條但書,即在法院再審裁定前,由檢察官命令停止。但由於法條並未規定部長須於幾日內令准,也未明文部長是否有否定的權力,因此,讓法務部有操作空間,但如此作法,明顯違反權力分立,等同以行政權推翻法院的既判力,恐也觸犯刑法第一二七條第一項,即違法不執行刑罰罪之嫌。

    對死刑犯而言,死刑未廢除,若部長換人,政策丕變,在隨時可能遭受執行下,亦日日提心吊膽,此不啻是一種雙重處罰。而對被害人家屬而言,看到正義未能伸張,內心的不平與激憤,又有誰能對其交代?法務部在順應世界潮流的同時,果可無視於現行法制,而可以廉價的「理性與寬容」言辭,來作為不執行的理由?

    針對待執行的死刑犯,若不欲執行,在目前並無暫緩執行的法律依據下,恐必須由檢察官為再審或非常上訴的提起,藉由此非常救濟手段,由檢察官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以命令為停止執行,而非由一個任期與政策不定的法務部長來決定其生死,既破壞法律安定性,更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社論-爭辯廢除死刑之外該思考的課題
    2010-03-11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法務部長王清峰部長以〈理性與寬恕〉為題公開撰文呼籲暫停執行死刑。王部長一向主張廢除死刑,她上任之後,法務部也持續推動她上任之後即已確立「逐步廢除死刑」的政策。日前現任法務部政務次長黃世銘因被提名擔任檢察總長在立法院與立委對話,說到他贊成廢除死刑,但認為在死刑廢除前,已定讞者應予執行。王清峰鄭重撰文表達立場,緣由在此。

    逐步廢除死刑,是近十年來,未因執政黨更易而由政府持續採取的政策。由於法典中仍有死刑存在,法院也於數年之間,累積判決了四十餘起死刑確定,法務部長應否簽署執行死刑命令,遂成一項議題。黃世銘身為次長,公開說出與部長理念並不一致的想法,並不尋常;王清峰部長則表示可以理解,不會稍減她對次長的尊重,這是具體展現理性與寬容;法務部長面對政策是非勇於取捨,於是又一次將台灣在死刑問題上何去何從的嚴肅考驗,端上檯面。

    死刑,同時涉及了民主與法治的辯論。贊成死刑的人士經常以為死刑是民意的要求,主張廢除死刑與停止執行死刑違反民意。死刑的反對者,則傾向認為廢除死刑之後的替代途徑很多,簡單二分法的民意測驗並不可恃;而且死刑過於絕對,犯錯的危險又高,不是單純交由民意可以決定的問題。此類辯論,不但在台灣,而且在全世界長期進行,不絕於耳;然而進入廿一世紀之後,全面廢除死刑,似乎已是地球村裡的共同發展趨勢。在台灣去年由立法院制定兩項人格公約施行法,將被目為普世人權憲章之兩項人格公約引入我國法制,而且要求應於民國一百年十二月十日之前全面修改現行法令規章以求配合之後,死刑的執行,也已成台灣必須改弦易轍的功課。

    主張執行死刑的論者以為法院判決確定,法務部沒有不執行的權力;採取保留態度的人則認為判處死刑是司法審判權,何時及如何慎重執行則為行政權的裁量。人權公約對於死刑的兩項規定,都已使得台灣當下執行死刑顯得操切。其中一項規定是賦予死刑犯請求減刑的「權利」,但台灣至今仍缺乏考量個案減刑的法律程序,在未立法彌補之前執行死刑,勢將違反公約及施行法的要求。公約的另一項規定,則不許國家主張人權公約並未明文否定死刑而阻止或延緩廢除死刑的努力,法務部也就不能以公約並未否定死刑為由而拒絕延緩死刑。王部長的文章,說理委婉,其實文章背後的法理基礎確有所本。

    王部長的文章裡,談到最近定讞的殺警案,足可顯示死刑的危險性。十餘年前警察林安順在緝毒槍戰中殉職,被控殺警者為兩個被告之中的一人。其中李姓被告因為槍戰在場的刑警事後並未指認其開槍殺警,殺人部分無罪,只依非法持槍判刑五年,又因檢察官並未上訴,已經定讞而且服刑期滿出獄。另一位陳姓被告則於更審五次之後,日前經最後兩次更審法院認定殺警者為李姓被告而非陳姓被告,依殺人未遂(殺傷其他警察)而判處無期徒刑定讞。簡單地說,最高法院先後判決歧異,以致林安順殉職,兇手卻未得到應得的刑罰。

    此案顯示的問題,其實不在誰該不判處死刑,而在於司法審判認定誰是殺人兇手的過程很難避免發生錯誤。林案凶嫌逍遙法外的真正原因,在於檢警的蒐證舉證不足,如能減少倚賴目擊證人甚或被告的口供,而是依照現場蒐集棄槍的指紋以及殉職警察身中的子彈做為定罪的科學證據,本案當不致發生檢方放棄上訴而法院歷經五次更審卻在有限的證據之間徘徊十餘年後做成歧異判決。

    試想,連殺警案的警察蒐證工作尚且如此,一般的刑案調查證據水準,豈非可見一斑?本案中殉職警員家屬求助無門,尤可知犯罪被害人保護工作鬆散不足的程度。凡此,不但不是實施死刑可以解決的問題;更顯示了死刑免於錯誤的司法環境距離理想甚為遙遠時,動用死刑的風險就已超出法治國家可以容許的範圍。

    王部長勇於呼籲停止執行死刑,為政策負責的態度值得肯定。然而檢方強化科學蒐證工作要求以免追訴犯罪不力,積極針對犯罪被害人及家屬施以援手慰助,都是法務部處理死刑問題應同時著力的重要環節。這也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去除培養死刑的溫床。






    容許法律殺人 台灣蒙羞!
    2010-03-11 聯合報
    翁志銘/法務部獄政矯治教誨師(桃園市)

    「因為你殺了人,所以我們可以殺你。」這句話你聽了會不會覺得好可怕?

    如果我們生存的社會容許這種事存在,那還得了,任何人都應該憤起反對這句話才對。然而這句話卻是法律中死刑之所以能夠存在的簡單邏輯,我真的很遺憾,台灣社會中依然有死刑的存在。

    誰都知道「人不可以殺人」。但是,不可殺人!用刀不行,用槍不可,難道用法律就具備了正當性嗎?不對!不管理由再怎麼堂皇,人都不可以殺人,就算是透過法律也不行。如今死刑依然存在於台灣社會中,我必須痛心地說:「這真是一個野蠻的法律。」它讓台灣蒙羞。如今全世界已有超過半數的國家廢除死刑制度了,台灣卻依然容許法律殺人。

    我問過幾位支持死刑應該繼續存在的朋友,他們支持死刑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一,如果讓罪大惡極的犯罪者繼續活在這個社會上,將會危害另一個可能的受害者。二,罪大惡極的犯罪者無可赦之處,必須處以死刑,方能明其懲罰。三,死刑的存在可以遏止犯罪。

    我不能說那些朋友們的論點不對,但其中確有可駁之處。畢業於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和身為獄政矯治人員的我認為:一,罪大惡極的犯罪者可以處以永久監禁,不得假釋,如此自然不會有另一個受害者出現。二,永久監禁對於犯罪者的懲罰效果,事實上比死刑槍決嚴酷;畢竟罪大惡極的犯罪被槍決,某種程度上對他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三,死刑未必可以遏止犯罪,甚至還會助長犯罪的嚴重性。因為,犯罪者必然存在僥倖心理,犯罪之前總認為不會被發現,犯罪過程中運用各種方法避免犯行曝光,逼之過甚時,可能讓他用出殘忍沒有人性的可惡手段。

    生命是何其的珍貴,任何一個生命都是地球世界的寶貝,必然有其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憑什麼認定「某個生命」不應該繼續活在地球世界上,然後將其處以死刑?昔日佛祖釋迦牟尼「割肉餵鷹」,我們不必要有如此偉大的關懷生命情懷,但也不該讓死刑繼續存在。廢除死刑吧。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