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331
http://www.apstht.edu.hk/resources/chi_li/p05.htm
「臥看」二字有些版本作「坐看」。「坐看」,刻意去看的意味較濃。「臥看」則是仰面而看望,星星映入眼簾,就顯得更自然而富情韻了。她見到的,恰是牽牛星和織女星,讓讀者有更豐富的想像,聯想到牛郎、織女的故事上去。
-
170330
https://goo.gl/YYiJBI
EXCALIBUR
-
170326
-
http://chengyu.game2.tw/archives/99758#.WNeRVM-GPIU
蹊蹺- 教育百科
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蹊蹺
-
170323
-
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3243
武,甲骨文(戈,兵器)(止,脚趾,表示行进),表示持戈而行。造字本义:肩扛兵器,出征作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混合结构。隶书将篆文的写成。楷书将隶书的写成。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武,楚庄王说:“武力的作用,就是用来平定乱世,建立战功,止息战争。所以‘止、戈’会义为‘武’字。”
-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3202
止,甲骨文是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造字本义:脚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止,底部的基础。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 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859
“左”是“佐”的本字。左,甲骨文为象形字,字形与“右”相反,像一只手伸向右边,表示“左手”,即面朝南方时身体东边一侧的那只手。由于古人常用左、右两手的某些动作表示呼求、祷告,、从原有的方位名词又演变出了相关的动词含义。于是金文在名词的基础再加“言”(祷告呼求)另造代替,表示呼求神助;或在名词的基础上再加“工”(巧具、事工)另造代替,表示呼求神赐巧具,助事成功。造字本义:拱手祷告,呼求神助。后来“左”也演变成方位名词,于是再加“人”另造“佐”代替,以区别于方位名词“左”,强调人为的动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又”写成。与“左”的情况同相,“右”* 的金文在方位名词的基础上再加“口”(祷告)另造代替,表示祷告神灵,祈求平安。当“右”也演变成方位名词后,再加“人”另造“佑”* 代替,以区别于方位名词“右”,强调人为的动作。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左,手相左助也。从、工。凡左之屬皆从左。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左,出手相助。字形采用“、工”会义。所有与左相关的字,都采用“左”作边旁。
-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860
“又”是“右”的本字,“右”是“佑”的本字。右,甲骨文为象形字,字形与“左”相反,像一只手伸向左边,表示“右手”,即面朝南方时身体西边一侧的那只手。由于古人常用左、右两手的某些动作表示呼求、祷告,、从原有的方位名词又演变出了相关的动词含义。于是金文在名词的基础再加“口”(祷告)另造代替,表示拱手祷告,祈求平安。造字本义:拱手祷告,祈求神灵守护平安。后来“右”也演变成方位名词,于是再加“人”另造“佑”代替,以区别于方位名词“右”,强调人为的动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又”写成。与“右”的情况同相,“左”* 的金文在方位名词的基础上再加“工”(巧具、事功)另造代替,表示拱手祷告,呼求神助。当“左”也演变成方位名词后,再加“人”另造“佐”* 代替,以区别于方位名词“左”,强调人为的动作。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右,助也。从口,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右,助也。从口,从又。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右,用口声援、用手相助。字形采用“口、又”会义。
http://www.shuowen.org/view/3012
宋代 徐鉉 徐鍇 注釋
臣鉉等曰:今俗別作佐。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𠂇手相左也。
各本俱誤。今正。左者、今之佐字。說文無佐也。𠂇者、今之左字。𠂇部曰。左手也。謂左助之手也。以手助手是曰左。以口助手是曰右。
- 从𠂇工。
工者、左助之意。則箇切。十七部。
http://blog.udn.com/6331370/444806
一決雌雄
一決雌雄是文言,白話講做:「拚輸贏,見輸贏,拚厚薄,王見現,見公母,比一下輸贏,拚一個公母,拚一個厚薄,拚一個懸低,看是欲死豬哥抑死豬母」,由此可見,台語的語詞真豐富。
母雞,台語叫做雞母,華語台語有真濟語詞是顛倒講的,外省人學台語定定霧煞煞,捎無總頭(不得要領),親像:
颱風-風颱,乩童-童乩,手腳-腳/跤手,便利-利便,熱鬧-鬧熱,喉嚨-嚨喉,桌椅-椅桌,紅綠燈-青紅燈,北上-上北,南下-落南,限制-制限,鞦韆-韆鞦,介紹-紹介,鼻塞-塞鼻,客人-人客,醉酒-酒醉,習慣-慣習,外出-出外,命運-運命,飼養-養飼,猜謎-謎猜,蔬菓-菓蔬(se,音西),口氣-氣口,日曆-曆日,喜歡-歡喜,圍牆-牆圍。
雌雄,台語叫做公母。華語講「公」的動物,台語無的確叫做公的,足趣味。牛、羊公的,叫牛犅(kang2,音港)、羊犅。雞、鴨、鵝公的,叫雞角、鴨角、鵝角,角有人寫作鵤(kak4音角)。公的豬叫豬哥,公的狗、貓叫狗公、貓公(音工)。若是母的,攏叫狗母、牛母、鴨母、豬母、鳥母,毋過小母雞叫雞僆(nua7 音爛)仔,小公雞叫雞角仔、雞雄(hing5 音形)仔,小鴨子叫鴨微仔,小雞叫雞仔囝。
動物的語詞,華語台語就無仝,像:黃牛-赤牛,野豬-山豬,松鼠-膨鼠,鯨魚-海翁,泥鰍-鰗鰍,蛔蟲-蝒蟲,蝸牛-露螺,河豚-刺胿(chi3kui 音試規)、鬼仔魚、刺海豬仔,海豹-海狗,海豚-海豬仔、海鼠,海鷗-海雞母,貓頭鷹-暗光鳥、貓頭鳥,鍬形蟲-牛屎龜,獨角仙-獨跤仙、獨跤金龜。蠶-娘仔,蠶蛹-娘仔豆,娘仔蝦。蠶蛾-蝶仔、娘仔蝶仔,蜂蛹-蜂蝦,狼犬-軍用狗,寄居蟹-寄生仔,乳豬-豬仔囝。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393255261.A.57E.html
※ 引述《sitifan ()》之銘言:
: 請問小雞小鴨小豬小牛...台語an2-choann2講?
5899篇 u7 kong2--tioh8
雄性的動物台語叫「公(kang1)」,雌性叫「母(bo2)」。
例如:雞公、鴨公、鵝公、馬公、狗公、牛公、羊公、獅公、鹿公……
雞母、鴨母、鵝母、馬母、狗母、豬母、虎母、鹿母…
除了公母的叫法以外,一般若是會養來吃的動物,還可以用以下說法:
(1) 家畜(四隻腳的),雄性叫「kang2」,雌性叫「tsho2」。
例如:牛公又叫「牛kang2」、羊公又叫「羊kang2」、鹿公又叫「鹿kang2」…
牛母又叫「牛tsho2」、羊母又叫「羊tsho2」、鹿母又叫「鹿tsho2」…
(2) 家禽(二隻腳的),雄性叫「kak4」,雌性叫「nua7」。
例如:雞公又叫「雞kak4」、鴨公又叫「鴨kak4」、鵝公又叫「鵝kak4」…
雞母又叫「雞nua7」、鴨母又叫「鴨nua7」、鵝母又叫「鵝nua7」…
另外,在 kak4 或 nua7 後加上「仔(a2)」,就變小隻的意思。
例如:雞 kak4 仔 = 小公雞 、 鴨 nua7 仔 = 小母鴨
-
鴨咪仔
ah-bî-á
華語:小鴨子
華語:小鴨子
雞仔囝
ke-á-kiánn/kue-á-kiánn
出處: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魚栽
-
17032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94%E9%B2%A4
孔子二十歲時,孔鯉出生,魯昭公派人賜予孔子以鯉魚,孔子對國君的賞賜感到榮幸,便因此給兒子取名為孔鯉。[1]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fra/fra00167.htm
字號
|
A00167
|
正字
|
【俎】人-07-09
|
音讀
| ㄗㄨˇ | ||
釋義
| 着献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左傳.隱公五年:「 鳥獸之肉,不登於俎。」杜預.注:「俎,祭宗廟器。 」 珏割肉用的砧板。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 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俗稱為「砧板」。 玪姓。如明代有俎有用。 |
http://www.xn--5rtnx620bw5s.tw/f/f01/04.htm
古文觀止
校對、白話翻譯:luo
卷一 ‧ 臧僖伯諫觀魚 左傳 ‧ 隱公五年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則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皁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將略地焉。」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
書曰:「公矢魚于棠。」非禮也,且言遠地也。
白話翻譯
春天,隱公將到棠去看補魚。臧僖伯進諫說:「凡物不能夠用來講習大事,它的材料不能用來做有用的器具,那麼國君就不需理會它。國君的責任是將人民納入軌和物,講習大事以端正法度叫做軌,取用材料以彰顯器具叫做物。不合軌度、不擇器物,叫做亂政。亂政頻繁,是國家敗亡的原因。所以春蒐、夏苗、秋獮、冬狩,都是利用農閒時來講習軍事。每三年出兵演習一次,入城時整齊隊伍以尚威武,入城後祭告宗廟而後飲酒,這是藉以檢查軍備、昭顯車服旌旗的華彩、明示貴賤、辨別階級、調順長幼、講習威儀的。如果鳥獸之肉不擺入祭器內,其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裝飾器具,那麼國君就不去射獵,這是古代的制度。至於山林川澤的產物,製造器具的材料,是賤役的工作,官吏的職責,不是國君應當過問的。」
隱公說:「我是要去巡視邊地的。」於是就前往了。讓漁人陳列漁具,看他們補魚,僖伯推說生病,沒有跟從。
《春秋》記載說:「隱公到棠檢視漁具。」這是諷刺隱公不合禮,而且還說棠地太遠,是表示隱公不該去的。
-
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8A%98%E8%A1%9D%E6%A8%BD%E4%BF%8E
詞條名稱:折衝樽俎
基本資料
注音: | |
解釋:
| |
相似詞: | 壇坫週旋、致力外交 |
-
170217
傀 字 義
1. 魁偉;高大。 2. 怪異。 3. 盛。 4. 美。 5. 姓。 6. 孤獨;孤高。 7. ﹝傀儡﹞木偶戲。也指木頭人。
-
170114
-
霹靂-樂尋遠
樂,念 ngāu
詞目 | 樂 部首:木 075-11-15 |
音讀 | ga̍k |
釋義 | 和諧動人且有規律、有節奏的聲音。例:音樂 im-ga̍k、樂理 ga̍k-lí。 |
又見音 | lo̍k、ngāu |
https://goo.gl/eljBJR
李代桃僵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一計。
原文為:「勢必有損,損陰則益陽。」(當戰局發展必然會有損失時,要捨得局部的損失,以換取全局的勝利。)
按語[編輯]
僵:枯死。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另:原用以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詳參考)
後轉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參考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 ) 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用以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典出宋書·卷二十一·樂志三: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後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李代桃僵,羊易牛死。世上冤情,最不易理。亦作僵李代桃。
典故[編輯]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
https://goo.gl/P6q7kF
莫名想起「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這句話。
以前就對這句話的典故十奇好奇,儘管知道這有弄不清、摸不著頭
緒的涵意,但總覺身高很高的人為什麼就會摸不著頭腦,照理應該手短
才會有此問題,與身高何干。查了解釋才曉得自己會錯了意。
「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是句歇後語,似乎是民間流傳而非引經據
典而得。金剛是佛教中的神,十分巨大,就如許多廟宇門廳兩側的高大
金剛塑像般,由於高達丈二,因此一般人根本摸不到祂們的頭,才引申
為弄不清狀況的意思。
這麼一來就明瞭了,原來短的不是丈二金剛的手,而是凡人的手,
突然有種心酸的感覺(有什麼好心酸的 = =")。簡單說,如果在句中多
個破折號: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這樣或許就不容易會錯了。
【嶠】山-12-15 | |
注音 | ㄐㄧㄠˋ |
漢語拼音 | jiào |
釋義 |
高而尖的山。峻嶠
|
【呱呱墜地】 | |
注音 | ㄍㄨ ㄍㄨ ㄓㄨㄟˋ ㄉㄧˋ |
漢語拼音 | gū gū zhuì dì |
釋義 |
呱呱,嬰兒的哭聲。呱呱墜地比喻誕生。他自從呱呱墜地以後,便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呵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