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2010年4月27日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藥品查詢資料庫-引用自全國藥師資訊網:藥品成分及辨識資訊

引用自
http://www.fdaforum.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5&Itemid=57

藥品成分及辨識資訊 PDF 列印 E-mail

國內:

政府

醫院

其他

國外:

Powered by FDA Forum 全國藥師資訊網 © 2008

經濟合作和國家主權息息相關,台灣對外經濟協定,需要建立國際認同的國家主權,如此便能自由和其他國家簽訂平等互惠的經濟合作協定。

台灣和他國簽訂經濟合作協定的瓶頸在於台灣的國際地位問題。因為台灣國家地位不獲國際認同,因此參與國際的經濟協定,屢遭刁難,其實關鍵不在中國打壓,而是在於台灣的國家地位不被承認,在國際上我們不屬於一個國家,然而台灣人具備目前的事實主權。

如果能夠凝聚全民共識,共同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國家前途,並且緩和台灣、中國乃至於美國日本的關係,相信對台灣長遠發展是有利的。

中國片面強調擁有台灣,意圖凝聚中國的民族主義,鞏固其極權統治。

美國基於終戰後委託國民黨接收台灣,並且扶植國民黨政權,建構東北亞台日韓戰略島弧於台灣關係法。

要如何化解台灣在兩大國之間的勢力角逐,並且確保台灣主權獨立,揚棄台灣遭受殖民威權四百年統治的任務,就在於台灣未來領導者的智慧以及每位台灣國民的努力了!

轉貼:回應:評林建甫的鎖國論[林建甫]

適逢林建甫教授回應本部落格,希望平衡報導,因此刊上林教授的回文,讓大家參考。

引用自
http://homepage.ntu.edu.tw/~clin/20100425all.htm

回應:評林建甫的鎖國論*◎林建甫

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林環牆,對我日前在研討會討論民進黨是否鎖國的論述提出質疑。環牆先生指出:「在20002008年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中國商品進口總額(不含香港部份)平均每年成長22%,但同期間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平均每年成長率竟高達41%,」來證明民進黨執政的開放。然而這是絕對數字,更深的數據檢視,需要看成長率、市佔率或排名變化。我們看到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的市佔率由2000年的11.1%,下降到2007年的7.8%;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全球排名由2000年的14名快速跌到2007年的18名。在美國進口市場的市佔率由3.33%,下降到1.73%;排名則由第7名下降到第12名。同時期,韓國的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世界出口的成長率都遠大於我們。這都是政策的榜手綁腳所造成的。台灣人不怕挑戰,怕的是沒有機會。

另外,環牆先 生的盲點在於兩岸的經濟問題上,只看到製造業。因為雖然製造業,當時政府設立種種關卡,登陸上限。但廠商可以迂迴前進,透過海外,再轉進大陸,人員、廠房 機器設備都可以外移,達到西進目的。然而,現代經濟最重要的服務業,尤其金融、教育,都是特許行業。沒有政府的同意、政策的放行,不開放,就行不得也。

2000 年後,大陸銀行業開始國際化,到香港IPO,台灣一點機會都沒有。連台商都被逼的到香港上市上櫃。教育事業,就更不用說,到今天連陸生來台,都可以吵得這個樣子,這都是對台灣不利的。

阿扁時代,平均經濟成長率雖有 4.1%。但是為亞洲四小龍最末,連東南亞五小虎都不如。複利計算,八年國民所得應增長38%,但除了造就電子新貴,一般民眾,都沒感受到經濟成長,各行各業薪水不漲,就業機會普遍減少。這就是當年政策失誤的苦果

正 如環牆先生說的:「應憂心在創新台灣與投資中國這個開發中國家之間,資源分配是否已失去應有的平衡?以及台灣是否疏離了美、日、德等全球創新中心。」如何 與美、日、德接軌?台灣要更開放,善用大陸的大工廠與大市場,扮演地理位置樞紐的角色,東西文化接軌的橋樑。這才是對台灣最有利的。

李遠哲先生日前也表示教育界希望有多元化的環境,也就是包含各種各樣的人,社會應該歡迎陸生來台。這就是給社會最好的方向指引。民進黨要再造,也應該徹底的檢討其大陸政策,否則無法感動大部份的台灣中產階級,難以再次的政黨輪替。

(作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原文的精簡版刊登在自由時報0426自由廣場

*註:4/25 總統與蔡英文主席辯論當日,為影響辯論,自由時報以大篇幅刊登以下的文章。我立即回應,全文如上。自由時報在4/26 日刊出上文的六百字精簡版,題目也被改成「回應林環牆」。形成不對稱的報導。台灣日報則更離譜,只擷取第一段當成我的回應。讀者可以參見下面的剪貼。可見為達政治目的,連言論都被過濾,來影響讀者。

評林建甫的鎖國論 ◎林環牆

在 馬英九和蔡英文要辯論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際,台灣競爭力論壇日前特為「民進黨有沒有鎖國?」舉行研討會。時機選得真好!該論壇總召集人也 是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教授林建甫認為:「民進黨實施鎖國是很明顯。從經濟面來看,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反對兩岸三通直航、反對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反對銀 行業登陸、反對提高投資大陸淨值四十%的上限、反對兩岸經濟、金融合作等等;現在民進黨是在野黨,繼續反對,一個主張對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出口市場封閉的 政黨,這不是鎖國又是什麼?」

對 於學有專精的教授輕率使用「鎖國」一詞,實在令人訝異。按照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在二○○○至二○○八年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中國商品進口總額(不含香港 部份)平均每年成長二十二%,但同期間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平均每年成長率竟高達四十一%,將近兩倍於中國進口成長幅度!台灣出口市場集中中國的程度也因 而由二○○○年的不到三%成幾何級數快速增加到二十六%,若加計香港部份,台灣四十%的出口集中中國。這個集中比例將近兩倍於台灣出口至美國、日本、德國 三個科技先進國的總合。

台 對中投資同樣快速成長,每年投資佈局中國的真實金額也超越台灣每年的研究發展支出。亟須創新加強經濟成長動能的台灣,不僅沒有對中國鎖國,反過來更應憂心 在創新台灣與投資中國這個開發中國家之間,資源分配是否已失去應有的平衡?以及台灣是否疏離了美、日、德等全球創新中心。

林建甫教 授又說:「鎖國是有代價的。自從扁政府實施鎖國政策以來,經濟每況愈下。以市占率為例,台灣產品在中國的市占率從二○○二年的十二.九%向下沉淪到二○○ 九年的八.五四%,同時,台灣在二○○九年的經濟成長率為負一.八七%;相反的,沒有實施鎖國政策、積極對外開放的南韓,其市占率向上提升,二○○九年, 韓國產品在中國大陸的市占率達到約十一%。同時,韓國在二 ○○九年的經濟成長率為○.二%,比台灣還高出很多。這是台灣『對中鎖國的後遺症』」。

這 樣的論斷,證據在哪?既然鎖國的前提不存在,又何來「對中鎖國的後遺症」? 按二○○八年中國商品進口占全球商品進口總值約六.九%,也就是說,全球貿易市場有近七%在中國。而同年台灣在中國的市占率為九.一%,韓國為九.九%, 兩者都超過中國進口市場在全球的相對規模。台灣在中國市占率呈現下降,又於二○○九年擴大落後韓國。這是事實,但原因可能與台灣創新不足、過度投資中國、 產業技術轉移中國,加之韓幣貶值,造成被「進口替代」等因素或有關連。拿莫須有的「鎖國論」推出「對中鎖國的後遺症」,太過牽強了吧!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刊登在自由時報0425自由廣場

自由時報所刊的精簡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26/today-o10.htm

回應林環牆

林建甫

北 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林環牆,對我日前在研討會討論民進黨是否鎖國的論述提出質疑。環牆先生指出:「在二○○○至二○○八年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中國商品 進口總額(不含香港部分)平均每年成長二十二%,但同期間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平均每年成長率竟高達四十一%,…」來證明民進黨執政的開放。然而這是絕對 數字,更深的數據檢視,我們看到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的市佔率由二○○○年的十一.一%,下降到二○○七年的七.八%;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全球排名由二 ○○○年的十四名快速跌到二○○七年的十八名。在美國進口市場的市佔率由三.三三%,下降到一.七三%;排名則由第七名下降到第十二名。同時期,韓國的產 品在中國大陸市場、世界出口的成長率都遠大於我們。這都是政策的綁手綁腳所造成的。台灣人不怕挑戰,怕的是沒有機會。

另 外,環牆先生的盲點在於兩岸的經濟問題上,只看到製造業。因為雖然製造業,當時政府設立種種關卡,登陸上限。但廠商可以迂迴前進,透過海外,再轉進大陸, 人員、廠房機器設備都可以外移,達到西進目的。然而,現代經濟最重要的服務業,尤其金融、教育,都是特許行業。沒有政府的同意、政策的放行,不開放,就行 不得也。

正 如環牆先生說的:「應憂心在創新台灣與投資中國這個開發中國家之間,資源分配是否已失去應有的平衡?以及台灣是否疏離了美、日、德等全球創新中心。」如何 與美、日、德接軌?台灣要更開放,善用大陸的大工廠與大市場,扮演地理位置樞紐的角色、東西文化接軌的橋梁。這才是對台灣最有利的。

(完整論述請見http://homepage.ntu.edu.tw/~clin/20100425all.htm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台灣日報,所刊的更精簡版

http://www.taiwandaily.net/gp2.aspx?_p=kSF1c9zU9HSIQGIfuqjzyS9vJqyG42Kw

回應林環牆 ◎林建甫

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林環牆,對我日前 在研討會討論民進黨是否鎖國的論述提出質疑。環牆先生指出:「在二○○○至二○○八年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中國商品進口總額(不含香港部分)平均每年成 長二十二%,但同期間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平均每年成長率竟高達四十一%,…」來證明民進黨執政的開放。然而這是絕對數字,更深的數據檢視,我們看到台灣 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的市佔率由二○○○年的十一.一%,下降到二○○七年的七.八%;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全球排名由二○○○年的十四名快速跌到二○○七年 的十八名。在美國進口市場的市佔率由三.三三%,下降到一.七三%;排名則由第七名下降到第十二名。同時期,韓國的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世界出口的成長率 都遠大於我們。這都是政策的綁手綁腳所造成的。台灣人不怕挑戰,怕的是沒有機會。 自由時報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