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轉貼:冤判不絕 死刑無解(林峰正) / 死刑恫嚇論的謬誤(黃丞儀) / 速審法如何妥速兼備(曹興誠)
JRF Newsflash 民間司改會剪報
電子報
冤判不絕 死刑無解
林峰正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一個月來,因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拒不執行死刑所引發的死刑爭議依然餘波蕩漾,但世界上對於廢止死刑的努力卻從未停止,與死刑個案相關的進展也不斷更新。
首先,死囚徐自強在去年十二月八日被台灣高等法院更六審判處死刑後,律師們立刻為他提起上訴,最高法院於日前以本案尚有事實未釐清為由,又將全案發回更審,案發距今已十四年餘,徐自強遭羈押即將屆滿十四年,依然生死未卜。
近鄰的日本亦發生司法判決逆轉的狀況,那就是1990年橡木縣足利市發生四歲女童遭殺害事件的被告菅家利和,在DNA鑑定技術改善的幫助下,被證明是無辜的,但菅家還是因此被囚禁達十七年半才獲得自由,宇都宮地方法院審判長佐藤正信及承審法官們還向菅家鞠躬道歉,菅家除了表示感謝司法還他公道以外,也要求查明真相,杜絕警方違法辦案的可能性。
自1977年起即致力在全世界推動廢止死刑的國際特赦組織則是在三月三十日發表全世界死刑報告,也許是台灣的廢死議題已引起國際社會的矚目,該組織特別指派亞太地區副主任Roseann Rife與其台灣分會同仁共同在台北召開記者會,提供第一手的國際死刑概況。2009年一整年,歐洲沒有執行任何一件死刑,美洲僅剩美國仍然處決人犯,全球大部分的死刑個案依舊集中在亞洲和中東,尤其是中國、伊朗、伊拉克與沙烏地阿拉伯。總結來說,截至2009年底為止,法律上已廢止死刑或有十年以上沒有執行死刑的國家已達139國,2009年也僅有18個國家曾經處決死刑犯。
由以上的事實可知,廢除死刑的國際趨勢清楚明白,足供我國民眾參考,而國內外的案例也顯示,司法冤判不時發生,百分之百準確的司法是不存在的。國際特赦組織表示,自1973年以來,僅僅美國就有130個死刑案件被清楚證明是冤判。如果美國,日本的司法都只能有這樣的水準,要如何說服大家台灣的司法水準能夠超美趕日。
論者或謂不是凡事都可以學外國,君不見死刑犯殺人手段之兇殘,為何能夠容忍殺人者茍活於世?可是,司法冤判不絕於史,為何平日不信賴司法的多數台灣民眾就無條件相信台灣法院作出的死刑判決,實在令人費解。且在經貿領域,不是有很多有識之士都常常大聲疾呼不能鎖國,要張開雙眼迎向世界,但對於死刑議題我們便要關上國門立刻全力否定國際趨勢,主張外國月亮沒有比較圓嗎?
此波關於死刑的論辯仍在進行,筆者僅以一個台灣司法實務運作近身觀察者的角度提醒死刑議題人命交關,期盼再作思辨。當然,長期以來不受重視的犯罪被害者保護問題,法務部責無旁貸應向全體國民公開報告如何加強,而非只是將死刑作為撫慰被害人的唯一途徑。不論台灣在未來如何定奪死刑議題,政府都應盡責於被害人保護的領域,咸信此為支持與反對死刑的人們共同的要求!
(本文部分刊登於2010年4月8日蘋果日報,此為完整原文)
死刑恫嚇論的謬誤
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反對廢除死刑的論述當中,在哲學基礎上最有力的就是所謂的「死刑恫嚇論」,其主張為「國家實施死刑,可以在未來嚇阻數件殺人案」。近年來隨著統計分析工具的進步,不少美國經濟學家利用新釋出的犯罪資料,試圖從實證的角度證明「恫嚇效果」確實存在。其中最驚人的就是 Hashem Dezhbakhsh等人於二○○三年提出的數據,認為每執行一個死刑,就可以嚇阻十八個殺人案的發生。但是這些數據具有高度爭議性,賓大華頓商學院的經濟學家Justin Wolfers曾徹底分析這些論文的數據,指出他們在統計上的種種謬誤。
退一步言,假使統計迴歸分析無誤,「恫嚇論」是否如其主張者所言,無論本務論者或功效主義者都必須接受:死刑是一種合乎道德的刑罰?這恐怕是廢死運動不能迴避的重要問題。許多廢死論述—包括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Furman v. Georgia),都建立在「死刑是一種過度殘酷的刑罰、不合乎人性尊嚴」的論述基礎上。但殺人犯本身的行為也是「過度殘忍」的,被害者的生命也是無辜的,如果死刑可以使更多人免受「殘酷、不人道」的待遇,那這種「以命換命」的命題在道德哲學上應該是可以被證立的。
廢死運動可以提出的初步回應是:這種以結果來正當化手段的「後果說」(consequentialism),將開啟「潘朵拉的盒子」。比如說:鞭刑可以有效遏止偷竊,所以我們應該採取鞭刑。甚至說,如果某些國家的實證資料證明,剁掉一雙手,可以比鞭刑嚇阻五倍多的偷竊犯,所以肉刑(砍手)有存在的必要。另外一個發展方向是,為了要讓死刑產生更大的恫嚇效果,應該像某些國家那樣公開槍決,或者是遊街示眾,藉由公開展示死刑的執行,甚至加強死刑的慘狀(五馬分屍、凌遲腰斬),讓人民產生害怕與敬畏,才可以遏阻更多的殺人行為。這種後果論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將鼓勵大家往更極端的刑罰和更不人道的刑罰去發展。
換個角度想,如果刑罰不斷加重,或者不斷殘酷化,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百分之百安全嗎?大家都會被恫嚇得不去犯罪嗎?如果是的話,國家應該要逐年提升死刑的執行數,因為假設一個死刑可以嚇阻五個殺人行為,國家如果只執行九十九個死刑,而非一百個,或五百個,那絕對是有愧於無辜的人民。「恫嚇論」推演到極端就是,越多的死刑可以保障越多的人民,最後社會治安就靠死刑了,警察也可以省點事。
此外,殺甲,可以嚇阻乙的犯罪行為嗎?尤其是看不到的死刑,只存在於想像,還有嚇阻效果嗎?甚至說,如果要用「以命換命」的計算方式計算的,對有些殺紅眼的人,可能根本還覺得賺到,因為死刑只能殺我一人,不會殺我一家,反正我死只一命,殺三人五人甚至十數人,以一換十,這還算很划算的交易。那我們是不是要因此恢復株連九族的刑罰?由此可見,恫嚇論很難從「後果說」上站得住腳。
此外,如果犯罪所能獲得的利益,遠遠超過於生命,那死刑恐怕一點嚇阻效果也沒有用。比如說革命帶來的政治變動,或是為了宗教而打的聖戰,或是活著已經沒有太大意義(鋌而走險)。再者,犯罪被捕獲的機率如果太低,只依賴死刑,恐怕潛在犯罪人也不見得會被嚇阻到,因為就算有死刑,被抓到的機率還是太低。從而「死刑恫嚇論」只會變成警察刑事偵查技巧不求長進的藉口,就跟刑求一樣。
說到底,死刑如果沒有嚇阻效果的話,那就只剩毀滅的意義:讓犯人終極地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但是終極毀滅是嚇阻論者不想去談,也不願意去談的。因為那在道德評價上,是以殺止殺,是等價的殺戮行為,沒有「殺一救五」的效果,也沒有辦法積極地證立國家殺人的正當性。
其實,廢死論者和反廢死論者是有共同交集的。大家相同的關懷是如何讓社會更安全,讓我們的生活可以免於恐懼。但是,死刑在道德上是否能夠被證成,充滿爭議。倘若撇開這些道德、宗教和政治上的爭論,而採取一種務實主義(pragmatism)的看法,進一步可以問:有什麼樣的替代方案可以取代死刑,而且確保社會安全?刑事制度應該如何強化被害者的權益保障?如此將可帶入更多層面的刑事政策和司法制度設計,讓廢死爭議從抽象的「理念」雲端走向細膩的政策比較、選擇,也才能照見具體現實的黑暗幽微。廢除死刑不應是個是非題,而是複雜的人生選擇題。
(本文部分刊登於2010年4月8日中國時報,並改標題為《廢除死刑 是選擇題而非是非題》,此為完整原文。)
速審法如何妥速兼備
2010-04-08 中國時報
曹興誠/聯電榮譽董事長
速審法如何妥速兼備目前許多刑事案件延宕多年不決,導致民怨沸騰。立法院正在審議《刑事妥速審判法》(速審法);但要如何做到「妥」、「速」兼備?如果只是限定刑案審理不得超過一定年數或次數,似乎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
今天刑案所以不斷更審,主要的原因,是檢察官起訴品質不良。稍有現代品管知識的人都知道,任何流程如果不講究「一開始就做對」,那以後要處理這些「瑕疵品」就會費時費力,不僅延誤整個流程,而且最終產品的品質也不會好。
檢察官在起訴之前,如果不遵守無罪推定原則,不以科學態度與科學方法取得犯罪的真憑實據,則提到法庭的就只是一些「揣測」而已。這些揣測佐以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謂「證據」,讓法官也只能跟著「猜謎」。而每一審法官「猜謎」的結論不一,於是不斷互相否定,因此案件也就不停地更審。這種情況就好像英文俗話說的garbage in,garbage out;如果檢察官倒進法庭的都是垃圾品質的起訴書,法院就只好成天處理這些混亂的垃圾,弄得司法臭氣沖天。而許多不幸的被告,就在這樣這種臭亂的「司法絞肉機」中,被無辜攪得家破人亡。
解決方案其實很簡單,就是用點現代品管常識,要求「一開始就做對」。檢察官應該遵守無罪推定原則,並以科學方法找出真憑實據,否則不應起訴。目前檢察官可以對百姓監聽、搜索、扣押證物、傳訊、拘提、羈押或予以限制出境等等。有這麼大的權力,如果還提不出真憑實據就貿然起訴,那實在說不過去。
嚴格規定檢察官起訴要有真憑實據,那一審就輕鬆了。法官審案的性質就不是在做「猜謎」或「心証」,而只是在檢視證據與推理,以防止檢察官玩法濫權。如果一審法院判檢察官敗訴,基本理由應該就是檢察官舉證不足;在此情況下,即應一審定讞,不准檢察官再上訴。既然一開始證據就不足,那就是「垃圾案件」,就是「誣告」,當然應該立刻扔出法院,不可以再讓這種垃圾在法院裡流竄。
在美國,刑事被告一審如獲判無罪,檢察官除非有新罪名或新事證,不得上訴。其用意在避免被告遭致double jeopardy,即重複的危險與傷害。此亦為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四條第七項所主張的「一事不二理原則」,也就是說:「公民違犯法律,不應受重複的追訴、審判或處罰」。台灣目前容許檢察官敗訴後還能無止無休地纏訟,完全違背國際規範,可說落伍至極。有些人或許以為,是非是「愈審愈明白」,這觀念完全錯誤。上過法院的人都知道,法案審得愈久,卷宗就愈多,後面審案的法官在這些文字叢林裡就愈容易迷失犯錯。
規定刑事案件一審無罪後,檢察官不得上訴,才能讓審、檢雙方都有背水一戰的壓力,才會戰戰兢兢、全力以赴;如此審判品質、效率都會大幅提升。有人說,一審法官可能經驗、能力都不足,所以要二、三審把關才保險;這種說法完全誤解了三審制的意義。三審制是為保障人權、防止官官相護所設計的「權力制衡」,並不表示下級可以亂審,再由上級來「補破網」;也絕不表示,一審可以粗略低能。
讓刑案不停地纏訟,等於檢察官、法官都不停地在違法。以《刑事訴訟法》來說,凡判決被撤銷更審,表示原審法官「違背法令」;而檢察官敗訴,表示起訴無據,即有「誣告」或「濫權追訴」之嫌。所以台灣刑案纏訟不停,表示司法體系內的官員個個違法,這是司法之恥、國家之恥。
法院判決可以隨意撤銷,檢察官可以無據纏訟被告,那司法威信當然蕩然無存,判決延宕也就無法改善。要解決刑事訴訟的延宕問題,應該從速樹立一審權威,並規定檢察官一審敗訴即不得上訴。機械式的限縮審判次數或年限,可能製造冤獄,卻仍然無法防止檢察官濫權;因此類似「鋸箭」,未能真正清除司法積弊。
【圖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轉貼:老K的22K(葉祐逸)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8/today-o10.htm
老K的22K
◎ 葉祐逸
勞 委會主委說,二十二K是政府善意施捨給失業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要知足感恩「先求有再求好」。殊不知這樣的政策,實已介入了就業市場的行情價,如果每家私人 公司都跟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說,現今政府的「公定價」是二十二K,所以你們大學生的薪水就是二十二K,實在是情何已堪!
二十二K能幹嘛?對 一位家在高雄、工作在台北市的大學畢業生來說,租雅房每月租金花費四至五K;三餐每天只花一百五十元,每月花費也是四至五K;每月再還個政府辦的就學貸款 平均六至八K;每月水電費、瓦斯費、手機費、ADSL費用,至少也要二K;再加上每月一次回高雄探望父母來回的客運車錢,也要花掉一K。林林總總加一加正 好大約每月基本開銷二十二K,以上還沒算「好國民」每月必繳的勞、健保費,再加總進去,試問二十二K夠不夠?還是二十二K是在冷氣房中制定政策的官員,用 我們小老百姓不懂的財政學公式所精算出來的!
「何不食肉糜」已不足以形容現在的政府,用二十二K的邏輯來治國,也難怪物價、房價不斷上漲,小老百姓的痛苦指數不斷攀高,窮人越來越窮,是該用選票教訓執政黨的時候到了!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法學博士)
轉貼:手機求救撥112 無SIM卡也行
112
1999
1957
或者找村里長:馬上關懷專案
其實這則新聞反映了該位母親獨立自主的性格,只是礙於病情緊急,仍然無法回天。因此,緊急病況時候還是要以快速為先。
-----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8/today-so1-2.htm
手機求救撥112 無SIM卡也行
沒卡沒繳費 照樣可撥
〔記者俞泊霖/中縣報導〕梁姓母親因沒錢而抱嬰徒步3公里求醫,警方及縣政府都感遺憾,強調有許多求援管道,若早一步求助,或可挽救一條小生命。
烏日分局犁份派出所所長陳作豪強調,手機只要有電,就算沒SIM卡、沒繳費被限撥,仍可撥打「112」求援;且男嬰若是延誤就醫致死,梁婦恐還要吃上過失致死官司,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
台中縣社會處副處長劉宏忠指出,以梁婦的境遇,或民眾生活困難,都可撥打福利關懷專線「1957」,台中縣還有縣民熱線「1999」可撥打;民眾也可向鄉鎮市公所、村里幹事申請「馬上關懷」,他對梁婦未善用社會資源而扼腕,且未向街道行人求助而感不解。
轉貼:論「平凡」教育(南嘉生)
-----
引用自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12135467.html
論「平凡」教育(南嘉生)
我們應該要理解,在與傳統中國劃分界限之後,臺灣將會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他會怎樣呢?說真的,我們不知道。但一如新教徒相信神在他們那邊一樣,我們似乎 也應該對自己做信心建構的工作。這樣的工作不在批判中國人,而在批判那一個循迴不已的歷史脈絡,以及造成這樣結果的重要原因。這也就是說:我們要對世人宣 告。身為中國文化圈內的人,準備以他們的動作走出一條不是中國文化圈內的社會會做的事情。
當1949年時,許多國民黨的人相信這一個政黨所引領的國家終將滅亡,但他們不想要被新中國的共產黨管,所以他們逃到臺灣來。
盤桓在許多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人頭上,他們其實處在被規範的位置上,而不是從自我規範的狀況下去設計他的人生。相信蔣介石會領導成功其實就是那種心靈的反 射。假如我們仔細去思考這一個問題:「一個在1945年時,權力燻天的人為何僅僅年就喪失這麼龐大的國家呢?」我們就會發現真的沒有理由繼續相信他有能力 讓這樣的一群敗兵有能力反敗為勝了。但我們依舊相信,除了他,又有誰夠資格當我們心中的國家領袖呢?又有誰有那樣的權威讓這一群人有機會反敗為勝呢?這一 切的賭博都建立在強烈的主觀意願(不管這樣的意願是主動或被動創造的),在避免另一個失敗選擇、面對未知的恐懼、慣性推論的方式,讓他們在保守原則下認定 蔣介石是值得繼續投資人生、尊奉為領導者的人選。然而它出現一個很精彩的質疑:失敗者要怎樣讓他的失敗變成成功呢?國民黨透過各方找出反敗為勝的案例,強 調蔣介石、國民黨絕對有能力反敗為勝。但證諸世界,我們相信他講的是對的,但同時,我們也絕對可以找出比他更多的案例證明國民黨不能夠反敗為勝。這人的世 界中,這樣的正反同時並存的案例多不可勝數,許多相同案例出現僅能證明發展相同或類似,卻無法從A例會怎樣,推論毫無關係的B例會有同樣的變化。他們沒有 因果關係。
那麼,臺灣海峽兩岸的對立與變化,以及今天臺灣發展比中國更好的局面,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我們僅能推論那是同時存在同一個時間的兩個地方,在不同的制度 下演變出來的結果。臺灣的變化基本上不是中國國民黨的成就,因為臺灣的許多變化都不是國民黨有意要造成的結果,而是被迫妥協的結果。而在這種要做不做的妥 協變化中,國民黨扮演著從後拉扯的角色,不是推動者。這種拉扯在教育上就是退縮型教育,不是進取型,更不能說是有長久規劃的教育。
根據我的形象。在過往七十年多年,我想很少人思考這樣的問題:「國民黨怎樣設計他的教育?」我想是:「根據我的形象」。所以在他們的課本中,想盡辦法建構 人(孫中山、蔣介石等等)、事(國民革命、北伐)、思想(三民主義、總裁嘉言錄)等等圖像,要後面的人跟著學,也如此改造自己。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斷自我 複製,從而建立一個領導者的「我」的圖像,不是建立學子自己的「我」的圖像。更不用說夾在領導者、國家與個人之間還有父母、家庭、家族、宗族等各種人為的 「人」的形象。在國民黨改造那麼多的「孫中山」、「蔣介石」之後,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這難道是這一群被改造者想要的人生嗎?
「你的孩子要甚麼樣的人生?」一個初接受教育的小孩當然不知道這麼深的道理,但他的父母有機會及能力知道,他們有權力代子女問這樣的問題。我不能說當個小 「孫中山」、小「蔣介石」就不好,但他僅是許多選擇中的一種而已。我們僅能說他是「好」選擇的一種,卻不能說他是唯一的選擇。
「人」的基礎是甚麼?「孫中山」、「蔣介石」這樣圖像真的是好的嗎?有人會告訴我,「因為他們是偉人,所以是好的。」 我認為就因為他們是偉人,所以他們不是好的學習圖像。他們的「偉大」是建構在許多人的犧牲基礎之上,可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結果。這種「不平凡」的圖 像當然不適宜當國民的榜樣。我們尚且不討論其實他們也真的不是那麼偉大。真正適合當國民學習圖像的就是「平凡」。因為是平凡,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樣的 教育中學到他們基本的東西,這就是大家的基礎、每一個人都要的。這就是「人」的權。在這一個基礎之下,如果想要當偉人,就努力去當那樣的人,如果要當個平 凡無志的人,就去過那樣的生活。「平凡無志」就不好嗎?不是。價值是主觀的,生命是自己的。好與壞有相當多部分是一個人自我主觀的感覺,不是外在事務、別 人的評價。
「平凡」才是主流。讓我們再從整體社會、國家來看,許多現在認定是「平凡」人的人生竟是社會大多數人的人生。這種生活才是社會的主流。我們當然同意若強調 「平凡」好像是不太好,許多國家及我們的經驗都反對這樣的想法。他們會認為提升國民的自我期待才能讓這一個國家持續強大、繁榮富裕。但提升國民自我期待決 不是要求他們勝過別人,而是在生命自我內省之下,替自己設定的人生方向。在這樣的角度下,生命價值應該是人的主觀判斷,不是外在認定。而這個主觀判斷下, 他自會決定怎樣走對他自己會比較好。這就是自我生命的期待。「追尋自己生命價值」僅是講的比較道貌岸然來嚇人而已。而這種想法放在芸芸眾生之中,我們會發 現其實每一個所謂「平凡」的人生,對有自我期待的當事者都是不平凡的人生。
國家要做甚麼?假定國民都是這樣「平凡」的要過一生,那麼國家要做甚麼呢?要協助他們有機會、能力達成這種平凡的人生。國家存在的價值在協助國民達成他們 想要的人生。若大家都同意國家是人民意願的集合體,那麼人民最想要的事情絕不會是統治者想要的東西,也不會是國家意志要達成的。因為那樣人的期待根本與人 民想要的人生相距太大。甘乃迪說錯了一句名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做甚麼,要問你為國家做甚麼?」我的人生是要實踐我要的生命價值,而不是別人給我的生命價 值。從而讓我費心建立的國家,他主要的目的應該要和我的「費心」在一起,從而在實踐我的人生目標上扮演如我在其他地方、時候的努力一樣:「讓自己更接近自 己想要的目標」,國家是在協助國民實踐生命價值。M.Friedman說的對:「不要問你為國家做了甚麼,要問國家為你做了甚麼!」
國民與政府的關係既是如此,教育也將是如此。
(作者為經濟學者,專長為經濟與制度)
轉貼:國際社會預備迎接民進黨的新政府(悠然)
-----
民進黨政府到時候要面對的,可能是要追求法理台獨,還是要確保台灣的事實獨立?對美國而言,民進黨人堅持台灣主權獨立是可以理解 的;但採取更改國號、制定新憲或者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則會使得美國人認為這是危險的挑釁之舉,違背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政府將會對堅持這樣做的民進 黨人保持距離,乃至暫停軍售和國防諮商。卜教授提醒民進黨,美國國會支持台灣的力量在陳水扁時代已經顯著削弱,未來民進黨政府若採取法理台獨,可能進一步 使台灣關係法受到傷害。卜教授結論說,若民進黨能修正陳水扁時代的一些做法,美國將會歡迎;否則台美之間不同的利益取向將會加深,美國政府和國會也就不會 繼續支持台灣。
-----
引用自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12135493.html
國際社會預備迎接民進黨的新政府(悠然)
里昂證券的報告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後,國民黨展開英語說文解字的戰術,並且施壓要求里昂發表對他們有利的解釋,希望能造成國人認定那篇文章是遭到錯譯,甚 至是扭曲。然而無論國民黨人如何糾纏,還是無法迴避那份報告之中明確指出國民黨就是其自己最大的敵人,並且可能因累積犯錯而交出執政權的事實。
相較於里昂證券的報告是給商務人士作投資理財時的參考,真正在國際政壇上有影響力的是美國智庫的報告。最近布朗大學專研東亞政治的任雪麗教授(Prof. Shelly Rigger)在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的對馬英九政府評估報告,以及曾任 AIT理事主席、如今仍是 AIT 理事的卜道維(David G. Brown) 在《太平洋資料網》(PacNet) 提出針對民進黨未來重新執政所做的評估報告,都值得密切注意。
任雪麗教授以〈馬氏令人困惑的期中難題〉為題,指出儘管馬政府使兩岸關係趨於和緩,而台灣的經濟也正在復甦,馬英九個人和國民黨卻都沒有因此而得到更多的 支持,反而日益喪失民心。她認為諸多導致馬政府失去人民信任的原因中,決策不透明(特別是與兩岸關係相關的決策)是最具關鍵意義的。許多台灣人發現過去陳 水扁政府的政策做了些不必要的挑釁;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會盲目地支持新政府的每一個政策。台灣國內的政治辯論焦點,已經從過去的如何抑制住陳水扁政府的 對外挑釁,變成仔細察看馬政府的表現。其結果,國民黨政府是讓人民失望了。面對馬英九的頹勢,中國方面一方面考量很難找到比馬英九還要好對付的「台灣領導 人」,另一方面也自信時間對他們有利,因此願意採取較為容忍的做法。然而,若兩岸之間的進展實在太過遲緩,中國方面可能會失去耐心,屆時馬英九的兩岸和解 政策也就要 Game over了。
卜道維教授則以〈思索未來的民進黨政府〉為題,探討民進黨奪回執政權後的問題。卜教授開宗明義談到民進黨在最近幾次選舉中的進展,並指明民進黨早晚會取得大權。接下來他分析民進黨若在2012就獲勝,或是在2020年才重新執政,所要面對的不同問題。
卜教授是以美國利益為出發點,分析民進黨執政下,符合美國期待的台北-北京-華盛頓三角關係。若民進黨2012年就能二次執政,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將會對直 接影響台美關係。其中的關鍵在於新的民進黨政府要不要繼續採用海基會和海協會談判出來的一些協議。民進黨政府當然會想要略作修正,但華府會期待這些協議的 主體不要有根本性的變動。而較大的挑戰則在於新的民進黨政府要如何維繫海基會和海協會的溝通管道暢通,因為這將會碰觸到「一中問題」。美國期待新的民進黨 政府能做出有智慧的調整戰略,若民進黨能追求較溫和的兩岸政策,對台美關係也會有利;如果民進黨的政策導致兩岸緊張,台美之間的鴻溝也難免會加深。
卜教授又說,如果民進黨遲至2020年才再度執政,屆時要面對的可能是一個比現在強大許多的中國,中國人將會認為他們不斷增長的實力可以迫使其他人對中國 的「核心利益」加以妥協。民進黨政府到時候要面對的,可能是要追求法理台獨,還是要確保台灣的事實獨立?對美國而言,民進黨人堅持台灣主權獨立是可以理解 的;但採取更改國號、制定新憲或者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則會使得美國人認為這是危險的挑釁之舉,違背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政府將會對堅持這樣做的民進 黨人保持距離,乃至暫停軍售和國防諮商。卜教授提醒民進黨,美國國會支持台灣的力量在陳水扁時代已經顯著削弱,未來民進黨政府若採取法理台獨,可能進一步 使台灣關係法受到傷害。卜教授結論說,若民進黨能修正陳水扁時代的一些做法,美國將會歡迎;否則台美之間不同的利益取向將會加深,美國政府和國會也就不會 繼續支持台灣。
我們從里昂證券、任麗雪教授和卜道維教授的報告中都可以看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智庫人員)已經開始正視國民黨失去江山,民進黨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尤其 卜道維教授認為民進黨理所當然會重新執政,更使得陸以正等泛藍人士氣急敗壞。事實上,從事外交研究與從事區域研究者,對於各種可能趨勢加以掌握、評估,本 來就是他們分內必要的工作。當國際社會已經開始預備迎接新的民進黨政府時,台派各界也宜及早做好各種思想準備。畢竟,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惡勢力在倒下去 之前的反撲力量也不可小覷。我們不能等國民黨自己倒台,而必須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好陣地戰的工作。
(作者是政治學者,專攻政治理論與政治史)
轉貼:報告蔣總統,英九叛變了(林保華)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12135523.html
報告蔣總統,英九叛變了(林保華)
從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成立大會開始,我們團的「靜態」活動,例如開大會或擺攤,我們都會把那張兩邊寫有「報告蔣總統,英九叛變了」的文宣圖片張貼出來,人們看了,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尤其是年紀稍大,當年接受過反共教育的人們。
去年年尾三合一選舉,我們到桃園大溪輔選,我講話時,也專門提到大溪慈湖是兩蔣陵寢之地,不能讓「投共」的馬英九得逞,因為馬已背叛兩蔣。這點,如果馬英 九「知恥近乎勇」,人們或者對他還可以維持一點信心;然而,馬英九根本是個不知恥為何物的人,因此不但沒有收斂投共的步伐,反而最最近的3月31日與4月1日,把共匪帶到大溪開會商談簽署ECFA事宜。馬英九強行要簽署ECFA,是國共勾結,讓共產黨倂吞台灣的重要步驟。這對呼喊「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的老蔣,與推行「三不」(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政策的小蔣兩位先總統,是明顯的背叛行為。把這種背叛行為帶到他們陵寢地附近,簡直就是故意不讓他們安息。
而在這以前幾天,國民黨剛把在民進黨執政時期遷走的部分蔣介石雕像再擺回原位,這等於說,表面上讓蔣復辟,實質上卻背離了他的反共路線。這種「陽奉陰違」的手法,正是國民黨政客的拿手好戲,對蔣氏父子,對李登輝都是如此。尤其馬英九這方面可謂爐火純青。
馬英九喜歡吹噓自己是蔣經國總統的秘書,但現在「通匪」已到令人驚詫的程度。1998年李登輝總統舉起馬英九的手,說他是「新台灣人」,贏得了台北市長的選票,兩年後總統選舉國民黨敗選,第一個向李登輝逼宮的就是馬英九;而馬當選總統後,每年年初一又來個假惺惺向李登輝拜年。這種「黃鼠狼給雞拜年」的行為,是馬英九的傑作,也實在使人齒冷。
而這次匪幹4月1日剛在大溪開完會,4月2日早上馬英九就率領國民黨的黨務主管到慈湖謁陵。我們知道,蔣介石逝世紀念日是4月5日,明明馬英九可以在4月5日去謁陵,偏偏卻提早在4月2日,也就是「匪氣」還沒有散掉就去謁陵,不但表明是向老蔣示威,也是表示他對把共匪引到大溪這種挑釁行為的完全責任。
這 次馬英九謁陵,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前他會表現得十分激動,乃至流出眼淚,這次則完全沒有這些跡象,可見,他的眼淚與情緒,完全在他可以操控之內,只看需要 來表演。如果共匪剛走,他就流淚,貓哭老鼠假慈悲太明顯,容易被媒體做文章。這次因為沒有甚麼表演,連統派媒體都懶得刊出這個新聞。
要知道馬英九的無恥、虛偽、奸詐、惡毒,從他這一系列的表現就可以清楚了。然而國民黨那些主管,也都跟隨馬英九背叛蔣介石,也可知道這些人已沒有「忠貞」可言,徹徹底底權力掛帥、利益掛帥。
當 國民黨與馬英九抬出蔣介石來煽動族群意識擁抱深藍的時候,綠營政治人物往往只會痛罵蔣介石,正好使馬英九得售其奸。今後遇到這類問題,除了指出蔣介石的獨 裁本質外,也應當指出蔣介石的反共理念,直指馬英九的叛蔣叛國行為,揭露其虛偽面目,以分化藍營的支持者,能分化多少就多少。這樣才有利於孤立馬英九這種 兩面派人物。
(作者為資深媒體評論員,本文同時刊在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轉貼:1988,三會鄭南榕(許世楷)
從民視節目看來的感想。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7/today-o5.htm
1988,三會鄭南榕
◎ 許世楷
一九八八年初夏在東京,鄭南榕來 訪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日本本部,與盟員會談,又到我家長談,他邊談邊抽菸,談到早上四點多,菸蒂堆滿一大盆菸灰缸;話題是如何推進台灣獨立運動。他主張通過 爭取「一○○%的言論自由」,來實現台灣獨立,我也贊成他的意見。但是鑑於當時的白色恐怖,例如林義雄家人遇害、江南被殺等,一定避免不了流血。
同 年夏天在洛杉磯,我們再度交換意見,其中一個焦點是台灣人團結與族群的問題。我主張需要面對四個族群間差別分裂之事實,由此認識、面對,謀求共識與真正的 團結。而團結應該以對祖國的認同為標準:認同台灣、要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打倒白色恐怖、反對共產黨獨裁、中國侵略的所有台灣住民,不分族群都是台灣人。 向來自稱為「外省籍的台灣人」的鄭烈士,表示很贊同我的看法。這也是他後來刊載我的憲法草案原因之一。
第三次是幾個禮拜後在紐約見面,那是集合國內外台灣人有志建國者的第一次「台灣建國委員會」。鄭烈士當時拿到了我在一九七五年就寫好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
到 了年底,就接到鄭烈士的電話說《自由時代》這個禮拜要登載我的憲法草案。我答那是十幾年前的作品,我正在趕著修改,還是等一些時間刊載新的好。因為他堅 持,巡迴全國的「新國家運動」下禮拜結束,要配合以登載憲法草案做為結尾。我遂答應即刻傳真修改好的一半,當晚不睡修改後一半,隔天一早傳真給他。
「台 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刊登出來了,檢方以叛亂罪嫌疑約談,他公開挑戰說「要抓活的我是不可能的」!隔年(一九八九)四月七日,警察破門侵入出版社,鄭烈士壯 烈自焚,全國震撼!翌日《自立晚報》報導自焚案件,又賭注刊登憲法草案全文。當局恐引起更大社會公憤,不敢取締。至此,「一○○%的言論自由」終於衝破了 禁談台灣獨立的圍牆。
感謝鄭南榕烈士以身殉國!誓不能讓台灣自由民主倒退!
(作者為前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轉貼-花蓮鳳林二二八-張七郎事件:李筱峰專欄/63年前的今天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4/today-o9.htm
李筱峰專欄/63年前的今天
六十三年前的今天,有一齣悲劇發生在花蓮縣鳳林鄉的一個家庭。那不只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整個台灣的大悲劇,是台灣苦難歷史的縮影。
什麼!又有人在叫囂「不要老是沉浸在悲情,要走出悲情」?
可是今天的許多青年人從來不知道台灣有過這種悲情,叫他們如何「走出」悲情?在走出悲情之前,讓我們先走入這段每個台灣人都不該遺忘的悲劇。
六 十三年前的今天,一九四七年四月四日,二二八事件已經爆發了三十六天,中國軍隊已經在全島多處進行了幾場屠殺,許多精英也已分別在各地被捕遇難。原本平靜 的花蓮鳳林鎮上,由於中國整編廿一師的部分部隊在三天前開進這個小鎮,築陣地、建軍壘,民心為之惶惶。於是就在這一天,地方人士為了向軍隊表示誠意,乃於 傍晚設宴招待駐軍。鳳林鎮上的首號精英,時任制憲國大代表,也是花蓮縣參議會議長的張七郎醫師,理當參加這次宴會。但是由於他自從三個多月前到南京參加制憲國民大會回來之後,一直臥病在床,乃囑長男張宗仁醫師代理父親參加晚宴。
誰 能料到,宴畢席散,張宗仁才剛回到他們家的仁壽醫院,就有該連士兵前來謊稱連上士兵多人患病,請張醫師前去診治。張宗仁立刻前往,去後卻立刻被拘押起來。 隨後,這批才剛接受招待的「國軍」,又派員來到仁壽醫院和位於郊區的張家住處,押走張七郎和次男張依仁(醫師)、三男張果仁(醫師)。
由於 次男張依仁身上被發現有一枚現職軍醫上尉證章,又詢悉曾獲蔣介石獎飾,倖免於難。然而其餘張七郎和張宗仁、張果仁父子三人,於當晚十一時許,被軍人押解到 鳳林鎮郊的公墓東側槍斃!他們所穿的衣物被剝洗一空,僅剩內衣褲;張七郎受兩槍背貫前胸;張宗仁眼眶有層層密密的刀刺傷痕;張果仁也背受兩槍貫穿前胸,腹 部因受刀刺,大腸外露。
張七郎的妻子詹金枝經過一天的搜尋,才在翌日傍晚找到父子三人被丟棄在荒郊的屍體。詹金枝僱用牛車載回沾滿血跡與泥土的三具屍體,回到家裡,為他們清洗…。父子三人後來合葬在他們家宅後院。墓碑上刻著一副對聯:「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洒郊原」。
張七郎雖在日本統治下接受醫學教育,但對日政當局極無好感,民族精神甚濃的他,平日居家只講客語,不准孩子講日語。一向不穿和服和日式木屐,只穿唐衫或西裝。他與海外的兒子們通信,一概用漢文,如果孩子用日文寫家書,則必挨罵。
終 戰後,張七郎興奮地寫信召喚三個在滿洲的兒子儘速返台,一則服務桑梓,一則重建家園,同享由「自己國人」治理國度的歡欣。為了迎接新來的「祖國」,張七郎 在花蓮籌建一個歡迎的牌樓,對聯寫著:「萬象回春事事須把握現在;一元復始處處要策勵將來」,上款則題「天下為公」、「國為民有」。從張七郎遺留下來的習 字帖中,我們發現他還寫著:「歡喜江山歸依舊;迎來旗幟慶重新」、「四百餘里鯤身已去復返;五十一年婢僕垂死重生」、「治世三民無慚國父;共和五族一樣弟 兄」。張七郎如此認同大中國,萬萬沒有想到,他「迎來旗幟慶重新」的結果,卻反而屈死在他所歡迎的「祖國」的槍下。
這齣悲劇,台灣人能忘記嗎?(作者李筱峰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http://www.jimlee.org.tw)
《花蓮鳳林二二八》新書發表會,訂於四月四日(星期日)下午三點,在台北東門教會舉辦。
轉貼-台灣人血緣:血統獨立(沈建德)
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5.htm
作者:沈建德,留美企管博士,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現在自費專職研究台灣主權,及相關的史地、政治、文化、血統等問題。
Fax:08-753-6335
血統獨立
台灣人的祖先不是來自中國,而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被強迫漢化而變
*混血兒比率 3% 4% 6% 9% 9.5% *本文摘編自「台灣血統」每本300元,郵政劃撥:4061381-2 沈建德 帳戶。各鄉鎮及附近地區屬何族何社,請看本網站 www.taiwannation.com.tw 新聞第33~49號。 |
轉貼-台灣人來源探討:兄弟,墓碑上的祖籍有假(沈建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4/today-o2.htm
兄弟,墓碑上的祖籍有假
◎ 沈建德
中國總理溫家寶說兩岸是「兄弟」,要統一,「讓利」是見面禮;中國台辦主任王毅也說,中國簽ECFA對台灣釋「善意」,是因為台灣的「本省人」多是福建、廣東渡台,都是炎黃子孫。這兩人的發言內容,已經違反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
中共「血緣統戰」每年清明都有,而中國國民黨幾乎也都有立委跟著起乩,指著墓碑上的中國祖籍,像陳姓的穎川、林姓的西河、李姓的隴西、劉姓的彭城等,大罵台獨「數典忘祖」。
但,很諷刺的是,台灣人非中國血統不但是事實,且中共老早就知道!
一 九二八年七月,中共六全大會就決議,「福建之台灣人」和滿洲的韓國人一樣,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有利用價值。原文為「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北部之蒙 古、回族、滿洲之高麗人、福建之台灣人,以及南部苗、黎等原始民族,新疆和西藏)對於革命有重大意義,特委託中央委員會於第七次大會之前,準備中國少數民 族問題的材料,以便第七次大會列入議事日程並加入黨綱」。
當年,中共為奪取中國政權,把不相干的台灣人列為「中國的少數民族」,使其雖非「漢族」也傻傻的為它賣命。現在,為奪取台灣,不顧六全決議,詐稱「本省人」多是「漢人」,騙台灣「團圓」、「統一」,誘拐台灣人投懷送抱。
台灣人長期受中國國民黨奴化教育,許多人以為真的「兩岸同文同種」,若非共產黨的六全決議露出馬腳,這些人仍然執迷不悟,台灣人該研究修改墓碑了!而且事實上已經有人開始用台灣的地名,刻在墓碑上了!
另外,改墓碑離不開族譜,但根據王世慶的《台灣公私收藏族譜目錄》,一二一八件現有族譜及九十三件功德榜之中,蔣介石在一九五一年後編印的有八三五件(佔六十三.七%),乾隆二十三年賜姓以前編印的只有二十二件(佔一.六%),可見台灣人的族譜,至少九十八.四%可疑。
例 如,蕭家是世居桃園宵裡(今八德)的凱達格蘭族,乾隆時漢化,被賜漢姓名、學四縣腔客家話。一九六○年代新做族譜,蔣介石根據蕭姓及講四縣腔,就指定其祖 先來自廣東梅縣,開山祖為蕭槐。所以,桃園宵裡的蕭家就被接到蕭槐世系,然後往上逆溯,如此,桃園宵裡的凱達格蘭平埔族,不但來自梅縣,和漢初三傑的蕭何 也有親戚關係,而黃帝是其祖先,祖籍「河南」。
是不是看起來很荒唐?說不定,你家也是這樣!(台灣血統真相詳見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5.htm,作者為留美企管博士,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轉貼-反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捍衛言論自由:考試院,《不能沒有你》!(施達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4/today-o1.htm
考試院,《不能沒有你》!
◎ 施達爾
中央研究院近七十位研究人員再投書,把丙等的考績,送給考試院,抗議該院的抗拒與不作為,讓去年輿論一致批評的「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繼續危害到今天。該院的回應,令人聯想起電影《不能沒有你》裡的公務員。
考 試院送出了違反人權、剝奪公務人員基本權利的中立法草案,立委們三讀公布的版本,更加入了不合理的條款,直接限制學術自由,去年引起輿論及學界的一片撻 伐。考試院在社會壓力下,投書媒體說對修法「樂觀其成」,秘書長林水吉及銓敘部長張哲琛接連到中研院向翁啟惠院長「請益」。翁院長帶領該院學者,做出完整 的修法建議,向馬總統及考試院提出。據聞翁院長面見關中院長討論修法時,關中「熱誠接待」。但事後考試院把錯誤完全推給立法院,其餘的中研院建議則完全駁 回。然後不聞不問。
新任的考試院秘書長黃雅榜上週五接受採訪表示,法是立法院修壞的,請中研院自行找立法委員修法。考試院是中立法的主管機 關,先前在輿論壓力下,說樂觀修法,但事後自己不提出修法,卻把球踢給立法院。考試院高階官員,先後向中研院院長「請益」,壓力過後又完全拒絕建議,還要 中研院自己找立法院。這不是《不能沒有你》裡的公務員?考試院的院長、秘書長、部長如此的心態、作為,憑什麼改革基層公務員呢?
考試院的高 官都忘了,現在是國民黨完全執政,也號稱要「完全負責」的時代。難道考試院的政務官不是國民黨的政務官?立法院的多數黨不是國民黨?考試院送出、立法院通 過的中立法,要負責的不是馬政府整體?中研院學者的修法建議,考試院如果誠懇接受,還可望修補馬政府通過中立法時已經受傷的社會形象。考試院再推諉,堅持 學術自由的學者,一定會鍥而不捨。批評中立法的社會清議,下次大選時,會要誰負責呢?
中研院學者投書:「丙等的行政中立法」http://newsletter.sinica.edu.tw/file/file/36/3671.pdf
中研院修法建議http://newsletter.sinica.edu.tw/file/file/36/3670.pdf
「同仁們,你犯法了!」http://newsletter.sinica.edu.tw/file/file/25/2569.pdf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
轉貼-關於台灣主體意識:自己土地上的異鄉人(王美琇)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4/today-p5.htm
《星期專論》自己土地上的異鄉人
◎王美琇
所謂的「國」並不是「統治機構」,而是指具有悠久歷史並名為「日本」的土地風俗。那裡有我們喜愛的山川自然,有祖先和家人,有熟悉的社區。保衛這個國,就是保衛自己的家,也是保衛記錄著自己存在的歷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
今天是兒童節。每個小孩,就像是一棵大樹的幼苗,將會在這塊土地上慢慢成長茁壯。
凝 望著孩子天真的臉龐,我不禁想著:這些國家的幼苗,未來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呢?是堂堂正正的台灣人?或者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未來將如何想像和描繪自己的 土地與國家?上一代和這一代的認同糾葛和錯亂,會不會又蔓延到下一代?這樣的痛苦能不能在我們這一代終止?我們究竟要給孩子什麼樣的國家圖像?
不了解台灣的異鄉人
不久前,年輕的姪女突然問我:「姑,你為什麼討厭國民黨?」我這樣回答她:「因為國民黨五十年威權統治的大中國教育,讓我成為自己土地上的異鄉人。」
姪 女又問:「這是什麼意思?」我說:「直到大學畢業後,我才開始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包括台灣的歷史、地理和文學等。那時候的我,連台灣西部縣市從北到南的 排列都搞不清楚。這樣的大中國教育結果,讓我覺得自己簡直就像是個異鄉人,完全不了解台灣,我怎麼配稱自己是台灣人呢?所以我痛恨國民黨,痛恨這樣的殖民 教育。」姪女的頭低了下來,輕聲說:「我很愛台灣,但是我到現在也不很了解台灣呢。」看著她,我的心隱隱作痛。我知道,我們所受的痛苦已經蔓延到下一代 了。
因為不了解土地的珍貴,讓我們的國家之愛如此脆弱和錯亂;因為不了解鄉土的歷史,讓我們不知道身為台灣人的意義和驕傲;因為不了解台灣的獨特和優勢,讓我們如此容易被商業利益和大中國意識蒙蔽,看不清該全力保衛自己的國家——台灣。
請容許我在這裡,與你分享點點滴滴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台灣奇蹟。
引以為傲的台灣奇蹟
你可曾知道,全世界僅存的二千多隻黑面琵鷺,有三分之二每年秋天都會選擇到台南縣七股鄉曾文溪口過冬?你可曾知道,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候鳥,清明前後南投埔里有六萬餘隻的家燕;秋季的墾丁有灰面鷲鷹和赤腹鷹群;以及成千上萬隻的鷸鳥大軍在春季時集結在各河口沙洲?
你可曾知道,至少有四百五十餘種的野鳥(包括留鳥和候鳥)出現或終生生活在台灣,單位面積的生物密集度幾乎是世界之冠?早在十九世紀台灣就已經是鳥類學的研究重鎮,歐美日學者絡繹不絕來台,台灣野鳥轟動國際。
你可曾知道,台灣是由兩大板塊撞擊而成?花蓮和台東以東是菲律賓板塊、以西是歐亞板塊,兩大板塊在幾百萬年前撞擊而成現在的台灣島,而撞擊擠壓隆起的台東海岸山脈,至今仍以每年兩公分的速度往上生長?這難道不是世界奇蹟?
你可曾知道,台灣超過三千公尺的山峰超過百座,海拔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的玉山,正是東亞第一高峰?
你可曾知道,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地佔台灣土地的三分之一,由於從平地到高山的落差極大,加上洋流經過和季風影響,使得台灣孕育出熱帶、溫帶及寒帶的植物種類?台灣原生植物約有四千餘種,台灣特有種佔一千一百多種,其多樣性更是世界罕見。
你可曾知道,台灣從東北海岸到東海岸的地質地形,由於山脈逼近海岸,加上東北季風伴生的強烈波浪,以及岩石特性(頁岩和砂岩的軟硬節理),使得奇特無比的海蝕地形包括海蝕平台、蘑菇岩、豆腐岩等隨處可見?
這不僅是世界罕見的地理景觀,更證實大自然所形成的古蹟和陸地上升的近代史。這些古蹟是大自然耗費數百萬年的力量,逐漸侵蝕而成,她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和特殊性,不就是台灣渾然天成的世界奇蹟嗎?
被封箱的台灣近代史
以上我所簡述的「事實」,從來不曾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在教科書裡讀到,不是嗎?這就是中國國民黨的大中國教育課程裡,「刻意」疏漏掉的、有關我們生長土地的真實事跡。也就是這樣的教育,讓我們一代又一代地成為這塊土地上的異鄉人。
上述僅僅是自然景觀而已。關於台灣古代史、近代史和地區發展史,我們又可曾被認真教導過?
從去年十月開始,在辜寬敏先生的帶領下,我們在全國展開「國家危機與公民責任」三一九鄉鎮巡迴演講,至今已經走過四十個鄉鎮。上個月甫到台南縣麻豆鎮。整個工作團隊多是年輕人,他們第一次聽聞曾發生在一九五○年的「麻豆事件」,而他們正踏在歷史的場景上。
一九五○年五月,麻豆鎮鎮長謝瑞仁等三十多人,被國民黨當局以「意圖顛覆政府」罪逮捕並判死刑和無期徒刑。其他郭天生等十八人被判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這就是二二八事件後的「白色恐怖清鄉行動」,幾乎整個麻豆鎮的精英都被剷除殆盡。
了解這段歷史後,我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歷年來的選舉,麻豆鎮民進黨得票率始終居全國鄉鎮之冠?我也更篤定證實,為什麼國民黨至今不敢將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歷史真相寫進教科書?因為,讓人民知道真相,中國國民黨一定垮台。
台灣是我們永遠的歸屬
日本前首相安倍說:「要讓年輕人自然而然地疼惜自己生長的國家,首先,必須在社區、地方和學校培養鄉土之愛,對國家的歸屬意識就會在鄉土愛的延長線上醞釀而成。」
人必須有歸屬,才能確認自己的存在。是的。我們屬於這塊土地,而這塊土地也是我們生命的記憶。無論走到世界任何角落,我們的心永遠都有一個歸屬,那就是我們最深愛的祖國——台灣。
當我們愈了解她,我們對她的感情就愈深;當我們愈了解她,我們愈懂得身為台灣人的自信和驕傲。千萬不要做自己土地上的異鄉人。
人因為夢想而偉大。做為一個台灣人最偉大的夢想,就是要在我們生長的土地上,建立一個名叫「台灣」的國家。台灣——才是我們最深愛、也最名副其實的國家名字。我們要將她銘刻在自己的心靈版圖,以及這塊土地上;同時,更要讓她在世界版圖上發光發亮。
以「台灣」之名,我們引以為傲訴說她,我們抬頭挺胸行遍天下。 (作者為搶救台灣行動聯盟總策劃)
轉貼-廖玉蕙談閱讀,教寫作:認真生活、觀察傾聽、銜接一氣、真誠作文。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archive/author/%E5%BB%96%E7%8E%89%E8%95%99.htm
廖玉蕙談閱讀,教寫作一:「寫作之道無他,認真生活而已。」
廖玉蕙談閱讀,教寫作二:「對白的靈動,繫乎平日的觀察與傾聽」
廖玉蕙談閱讀,教寫作三:「續寫的優劣,檢視點在於其後的發揮是否和題幹的銜接渾然無間、一氣呵成」
廖玉蕙談閱讀,教寫作四:「有關學測作文的十二點叮嚀」
-----
廖玉蕙談閱讀,教寫作一:「寫作之道無他,認真生活而已。」
第一輯〈文學行走〉
■ 看見生活裡的繁花盛景
「作文課真是讓人傷腦筋哪!」
每次去和中學教師切磋教學方法時,第一線的老師常常這樣反應。當他們設定題目時,學生常一邊哀號題目差勁、一邊寫出見證一言堂教育成功的相似文章;而當老 師決定開放學生自由命題,學生又總是抱怨每天上學、下課,生活單調、無趣,乏善可陳,想不出來有什麼題材值得寫。這樣的苦惱,在每回前去大學指考或學測閱 卷時,可以得到充分的驗證。考卷上大部分的文章不是缺少心意、言不由衷,就是人云亦云、鮮少新意。
要破除寫作題材貧瘠的困境,翁森的〈四時讀書樂〉裡有秘訣:「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只要有一顆溫暖、好奇的心,就不愁找不到寫作的題材。一 般說來,能敏感地發現周遭環境的變化、對複雜的世態人情產生好奇,且偶而會抬頭看看天邊雲彩或樹葉光影的人,才容易找到落筆的材料。問題是,我們的學生往 往因為過度關注考試成績,捨棄基本的人生關照,跑到補習班去尋求速效,讓技術掛帥的補教老師傳授一套「以不變應萬變」的奧步:讓學生熟背一段詞藻優美的文 章後,無論考題為何,硬拗強拉,胡亂填塞,以乍看有理的華麗藻繪企圖亂人耳目。因為人數眾多,遂成厭套,蔚為考場奇觀,讓人啼笑皆非;甚至還曾經因此驚動 高層諸公,下條子要閱卷老師特別注意此種瞎掰胡扯。
讓我們平心靜氣想一想:對所處的社會沒有意見、沒有想法,怎麼寫議論文?對周遭環境不屑一顧、對人際關係漠不關心,怎麼寫記敘文?對親情、友情滿不在乎、對社會人群沒有同情的理解,又怎麼寫得好抒情文?
學校不該淪為填充、灌輸的機器,課堂上,老師得想法開發學生的情意,讓他們有機會回顧、整理自己的人生,並提供思考、討論的時間和環境,不要只是讓學生抄 筆記、畫重點,要鼓勵他們動動腦袋想問題,否則,看到題目當然只有發呆的份!提起筆來也只能人云亦云。而有些父母慣於嬌寵兒女,只要考試能拿高分,一切勞 役均免,所有需求都為兒女置備齊全,拿孩子當沒有行為能力的曾祖父母侍候,每天嚴加看管,甚至接送到校門口,除了考試,彷彿這世界再無其他,這樣子長大的 孩子,既看不到生活裡的繁花盛景,自然描繪不出美麗的天光雲影!
其實,寫作之道無他,認真生活而已。 想寫好作文,不要光想著走捷徑,而是要結結實實下功夫:一方面多閱讀,汲取別人的智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看,讓自己的視野更寬、更遠;一方面老老實實 過日子,把眼光稍稍從課本上挪開,凝睇人間的美醜妍媸,好好地將看到的風景或人情在心裡過一過、在腦子裡想一想,再學著說個有情有趣的故事或歸納分析出一 番說得過去的道理。這樣,不但學好了作文,也連帶學會了做人。
--原載二○○九年十月十二日,《聯合報》四版「名人堂」
-----
廖玉蕙談閱讀,教寫作二:「對白的靈動,繫乎平日的觀察與傾聽」
第二輯〈文字結巢〉
■ 從極短篇看人生悲喜
▏以〈天使與軟糖〉和〈永遠的蝴蝶〉為例▕
文學的鑑賞角度多元,教學策略也該因應內容而有所調整。質樸的文章,不事雕琢,可能在情感的共鳴及思想的高度上有其卓越之處,教學上,可在情意開發、思維 條理上多所用心;若是詞章華麗、意象較為繁複的美文,則可以讓學生多加認識其謀篇裁章或字句鍛練之道。如此多方照應,日積月累,既體會了人情世故的微妙複 雜,也學會了讓文學越發豐瞻的美好手法,達到文學教育的多元目標。
其次,語文教學應該注重累進的功效,讓每一次的學習既能複習先前的學習成果,又能找出更多的新視野。然而,學校教材要照應的地方太多,或許在這樣延展上無 法有讓人滿意的呈現,這時,老師的重要功能性就出現了!平日有持續閱讀習慣的老師,就比較能配合課本內容,自行找到適當的相關課外教材,加以補充,讓從課 本學到的知識或技能,得到多方練習機會,進而開發出更多元的解讀技巧。
以下,就以網路徵文得獎作品C大調賦格的〈天使與軟糖〉和詩人渡也的〈永遠的蝴蝶〉兩則極短篇小說為例,談談美文教學可以採用的策略。
■ 極短篇範文一
天使與軟糖 ▏C大調賦格▕
到我掐斷那細嫩的脖子,其間也不過短短幾十秒而已。
幾十秒,就是那樣,她從我指縫永遠地溜走了,像隻初春的黃蝴蝶。
那時,秋天才剛降臨,我帶她上山,代價是一顆紅色軟糖。那天她穿藍白相間的小洋裝,綁鑲有彩色玻璃珠的髮圈。我牽著她的小手,「多麼可愛的小女孩啊!」路人說。是啊,多麼可愛的小女孩。她向我伸出手比了個「五」,我才和她差三十歲而已。
我像個初戀的少年牽著她的小手,在別人的眼裡,我們就像一對父女吧。秋天的太陽斜斜地映在她略帶金茶色的頭髮上,霎時山嶺彷彿成了童話中的城堡。我抱著她 坐在一片芒草前,「妳喜不喜歡叔叔?」「喜歡啊!」「為什麼?」「媽媽罵我。」「那就不要回去了。跟叔叔走,好不好?」天空漸漸變成灰色,夕陽綻放餘暉。
「我要回家了。」她推開我說。
「為什麼?妳不喜歡叔叔嗎?」
「我要回家吃飯了。」
「妹妹,別走......」
她甩開我的手,「我要回家!」
「妹妹,別走!」
就是那麼突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我抓住她的手,緊緊的。她開始掙扎,不知怎地我就放不開,「媽媽--媽媽--」她尖叫,我摀住她的嘴,一手掐住她脖子,「妹妹,不要叫......」
然後就是那樣了。周圍沒有任何人,我看見芒草慢慢、慢慢變成藍色。
後來,我同樣以一顆軟糖帶走了好幾個小女孩,但都沒有第一次那麼動人。該說的我都說了,其餘就交給法庭吧。你能相信嗎?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就在初秋的公園,我遇見一位可愛的天使......
■ 解讀與討論練習
一、極短篇的定義與基本條件
極短篇是以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大的內涵,使讀者在幾分鐘內,接受一個故事,得到 一份感動和啟示的小說。所以,篇幅較諸一般的小說為短,約莫五六百字到一千五百字間。除了篇幅短之外,它還必須有一個讓人驚奇或震撼的結尾。〈天使與軟 糖〉文長五百餘字,結尾才揭曉是連續殺人慣犯的法庭陳述,因此,兼具「短」和「驚奇」兩個條件,是典型的極短篇。
二、寫作策略的分析
1用反差效果造成驚悚
文章選自《聯合報》網路徵文的得獎作品,主題是「我的第一次」。大部分的投稿者多環繞在上學、戀愛、生子及生離死別的議題上。這篇文章雖寫死亡,卻不是如大多數人所寫的和親人死別,而是反過來描摹置人於死地的連續殺人犯,題材上掌握了新意。
仔細端詳這篇文章的寫作策略,是由極歡樂寫到極慘痛、用極明朗襯托極灰暗。故事的起始,無論是變態男子自認的初戀的少年牽著女子的小手,或是別人眼裡的一 對父女攜手相偕上山,在類似童話城堡的山頭上聊天,畫面都十分溫馨感人,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極為可怕的失手殺人,作者特意用甜蜜凸顯殘酷,用反差效果來造成 驚悚。
2用顏色變化醞釀氛圍
除了情感上的轉變外,顏色的變化也是關鍵。文章的前半部堪稱色彩繽紛:黃蝴蝶、紅色軟糖、藍白相間的小洋裝,綁鑲有彩色玻璃珠的髮圈、金茶色的頭髮;下半 部卻急轉而下,轉成暗沉的「天空漸漸變成灰色」,甚至是代表憂鬱的「芒草慢慢、慢慢變成藍色」。顏色由明朗而暗沉、憂鬱,正和文章的內容的氛圍相應和-- 由變態男子的絢爛狂想到殺人事件的灰色,到憂鬱的藍色。
3以關鍵句掌握文章的旨意
另外,詩有詩眼,文有文眼,掌握關鍵的文眼可以快速地抓住文章的旨意。通篇文章的關鍵句在「後來,我同樣以一顆軟糖帶走了好幾個小女孩,但都沒有第一次那 麼動人。」將殺人的感覺形容成「動人」,堪稱殘酷之至極,也揭曉怪叔叔之所以連續殺人,原來都是在追求第一次殺人的快感,技巧地拈出徵文「我的第一次」的 主題。
4用抓貓的方法起頭
文章以懸疑起頭,有吸引讀者追根究底的魅力,但起頭方法各異。這篇文章的起頭可以稱之為「抓貓的方法」,從事件發生時間的三分之二處--殺人的地方開始, 再從頭娓娓回敘過程,直到最後被捕到法庭陳述為止,就像我們抓貓時總抓貓脖子,正是貓的身體三分之二的地方。這樣的起頭可以破除循序漸進的單調,王禎和的 《嫁妝一牛車》的開頭使用的也是這樣的方法。
5以活潑生動的對白增色
對白的使用,也為這篇文章增色不少。對白的寫作,可以稀釋行文的稠密度,並巧妙地讓人物個性畢顯,讓閱讀增加明朗的快感。此文以女童和怪叔叔的對話推進事件的發展,嘔氣的童語與哄騙的花言巧語對映,各懷心事,各說各話,悲劇隱然而生,十分有特色。
三、討論及習作
1討論
此文描寫冷血的殺人事件,是校園安全防護的負面教材。除了寫作手法上美的鑑賞外,老師還可以針對文中所述的情節,和學生討論人身安全的防護方法,將文學帶入實際的生活裡,實踐「學習是為了讓生活更容易」的教學目標。
2習作
對白的靈動,繫乎平日的觀察與傾聽,老師可以趁此機會讓學生練習寫些對話,設定和學生生活相關主題的對話,請他們模擬雙方聲口,譬如幫同學勸架或遲歸時,父母的責備與自己的辯駁,這樣的練習對寫作和生活反省都有幫助。
■ 極短篇範文二
永遠的蝴蝶 ▏渡也▕
那時候剛好下著雨,柏油路面濕冷冷的,還閃爍著青、黃、紅顏色的燈火。我們就在騎樓下躲雨,看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我白色風衣的大口袋裡有一封要寄給在南部的母親的信。
櫻子說她可以撐傘過去幫我寄信。我默默點頭,把信交給她。「誰教我們只帶來一把小傘哪。」她微笑著說,一面撐起傘,準備過馬路去幫我寄信。從她傘骨滲下來的小雨點濺在我眼鏡的玻璃上。
隨著一聲拔尖的煞車聲,櫻子的一生輕輕地飛了起來,緩緩地,飄落在濕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雖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過馬路去幫我寄信。這樣簡單的動作,卻要教我終身難忘了。我緩緩睜開眼,茫然站在騎樓下,眼裡藏著滾燙的淚水。世上所有的車子都停了下來,人潮湧向 馬路中央。沒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這時她只離我五公尺,竟是那麼遙遠。更大的雨點濺在我的眼睛上,濺到我的生命裡來。
為什麼呢?只帶一把雨傘?
然而我又看到了櫻子穿著白色的風衣,撐著傘,靜靜地過馬路了。她是要幫我寄信的,那是一封寫給在南部母親的信,我茫然的站在騎樓下,我又看到永遠的櫻子走 到街心,回頭望我。其實雨下得並不很大,卻是我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場雨。而那封信是這樣寫的,年輕的櫻子知不知道呢?
媽‥我打算在下個月初和櫻子結婚。
解讀與討論練習
討論完前一篇作品後,接續下來看這篇〈永遠的蝴蝶〉,學生應該就能將前一篇文章的學習成果加以應用,老師不急著教導,讓學生先試著以前述的策略進行討論,老師可趁機檢驗教學效果。以下稍加爬梳:
一、承襲前文的積累練習
1極短的篇幅和驚奇的結局
它也是極短篇,字數少,也有一個驚奇的結局:造成死亡禍首的那封信原來是稟告母親即將結婚的喜訊,信的內容,甚至連女主角都未必知曉。
2用前半部的極歡樂映襯後半部的極傷痛
文章裡悲傷情緒的蘊釀,也是用前半部的極歡樂映襯後半部的極傷痛。男女朋友共撐一把傘,在雨中漫步,本來就是極浪漫溫馨的畫面,女友的那句「誰教我們只帶 來一把小傘哪。」更添憨癡的撒嬌,讓閱讀者不禁感同身受的油然而生甜蜜幸福。就因為這樣的甜蜜,一旦悲劇發生,就更讓人扼腕!女友像夜晚的蝴蝶般飛起,緩 緩地飄落在濕冷的街面,使得春天般的溫暖霎時變成秋深的蕭颯。
3色調的轉換
下半部之所以格外令人感傷,色調的轉換也是重點所在。起始便出現的青、黃、紅顏色的燈火和街對面的綠色的郵筒,形成彩色繽紛的世界;下半部卻只有恍惚看見穿著白色風衣的櫻子撐著傘,靜靜地過馬路。色調由彩色轉換為黑白,正凸顯歡樂乍逝、憂傷隨行的際遇。
二、開拓新的鑑賞視野
除了承自上文的複習運用外,老師還可以想法子介紹前文所沒有運用到的策略,開拓新的鑑賞視野,讓學習像源源而來的活水,映照出文學田地裡美麗的天光雲影。譬如:
1以雨勢大小及侵襲深淺經營意象
作者渡也是一位知名的詩人,詩的寫作通常最講究意象的經營,所以,詩人寫作小說或散文,通常也詩意盎然。此文有一個強烈的意象--雨,貫串全文,閱讀者不 能不察。由「那時候剛好下著雨」開其端,接著「從她傘骨滲下來的小雨點濺在我眼鏡玻璃上。」繼之「更大的雨點濺在我的眼睛上,濺到我的生命裡來。」直到 「雨下得並不很大,卻是我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場雨。」雨勢由小轉大,循序漸進;甚至風雨侵襲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先是濺在眼鏡玻璃上,隔著一片玻璃;接著 濺到眼睛上、濺到生命裡來;最後是生命中最大的一場雨--風雨交加,讓失去戀人的主角被打擊得全然束手。這時的雨,既是當時下雨的實況描繪,更是主角被生 命中的狂風暴雨無預警襲擊的心境象徵。
2蝴蝶及櫻子的命名意涵
文章的命名別具匠心。題目叫〈永遠的蝴蝶〉,永遠指的是愛情的持久堅定;蝴蝶則讓人聯想起中國文學裡的粱山伯與祝英台,二人聯姻不成,化成雙飛蝴蝶,是傳 唱千古的悲劇,如今蝴蝶單飛越見悽涼。女主角命名為櫻子,也別有指涉。櫻花花期很短,卻開得燦爛,凋謝後委地,死相狼藉,以此比喻女主角短暫卻甜美的人生 和橫死街頭的狼狽淒厲,頗具加成效果。講到這兒,老師可以補充一些基本觀念。如:中國文學中,動植物常因詩人的吟詠形成一條沿襲套用的思想蹊徑,而產生約 定俗成的意義:譬如《詩經》上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惜別畫面,沿襲到後代,楊柳的依依牽人遂成惜別的象徵;「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少女的容色, 沿襲至今,桃花遂成為女色的象徵......。而我國小說中人物的命名,也往往有絃外之音。譬如:《紅樓夢》裏的命名往往取其背後意義的諧音,如甄士隱為 「真事隱去」、賈雨村為「假語村言」;秦鍾為「情種」;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取其首字為「原應嘆息」......。所以,作者將題目訂為〈永遠的蝴蝶〉 或將女子的名字命為「櫻子」,應該都隱含深意、別有用心,此說有傳統為証,端賴看門道的讀者從中體會更豐實的意義。
3反常合道的誇飾手法
誇飾手法的運用,也是這篇文章值得注意的地方。不管是「眼裡藏著滾燙的淚水。」或「世上所有的車子都停了下來,人潮湧向馬路中央。」以實況省視都不免言過 其實,然而,文學重視創意,容許有限度虛構,以「乍看出人意外,細看入人意中」的「反常合道」為最高境界。例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 長」句,白髮固然不會留到三千丈,但以繞繚不斷的白髮摹寫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絲,既明白顯豁又絲絲入扣,誰曰不宜!因此,前述兩則,看似誇大不實,但細加 尋思,又不無道理。因為珍視愛情,不捨女友,淚如雨下,使得內心傷痛猶如火灼、熱燙,難以承受。而也正因為心愛的女子遭遇不幸,個人情感上直覺乃世紀之大 痛,理當舉世同悲,所以世上所有車子都該停駐致哀、行人都應
-----
廖玉蕙談閱讀,教寫作三:「續寫的優劣,檢視點在於其後的發揮是否和題幹的銜接渾然無間、一氣呵成」
第三輯〈文字裁縫〉
■ 銜接無間的節奏掌握
▏續寫的策略▕
續寫是語文教學之一種,先給學生起個頭,起頭的節奏無形中會帶動學生的書寫韻律;起頭的語言則將引發續寫者的接續思考,去尋找一個和內容相符的故事。續寫 可以設定題目,也可以自由發揮。續寫的優劣,除了有否找到適合的動人內容外,很重要的檢視點在於其後的發揮是否和題幹的銜接渾然無間、一氣呵成,像是出自 同一人之手般的自然。
設定題目與否,對續寫者而言,各有利弊。有題目,雖然受到局限,但換個角度思考,也因此可省去海闊天空的搜尋題材,譬如,以下的〈遺忘〉,只要朝著固定的 方向蒐求即可,可將省下的心思朝特定主題的鋪敘上發揮。沒有設定主題,對程度好一些的學生而言可能是不受到束縛,可是,對一般程度的學生而言,則反而比較 難以掌握,往往覺得茫茫然不知從何下筆。
瑞芸寫的這篇〈遺忘〉,從因為怕遺忘,所以開始做筆記寫起。接著,發現因為記憶太多,反而受困於傷人的言行及擾人的惡夢,於是,又轉而開始學習遺忘。然 而,事實告訴我們:刻意背向的這些難過的事,卻常在無意間想起時,感覺格外的疼痛!成長的過程,就在記憶和遺忘間反覆。文章旨在強調遺忘的不易,人生實 難。珮琳的〈遺忘〉從一則停留在記憶中的恐怖經驗開筆,接著,探討生命中的荒謬--值得記下的常錯放在遺忘的黑盒子裡;記憶的白盒子空間又如此有限,不足 以塞進人一生中的所有瑣碎。遺忘和記憶兩相扞格,讓人生充滿遺憾。慕昀的〈遺忘〉,和前述兩篇的最大不同,是跳脫對遺忘的反覆探究,而直接以故事表述,是 有針對性的。因被背叛而就醫的女子,雖然從醫生那兒得知:「幫助遺忘的藥方是原諒」,但原諒談何容易,倒是未婚夫喜帖的翩然到來讓她絕望地痛下決心。於 是,從婚戒、電話、地址,甚至相關朋友的聯絡方式都徹底銷毀,遺忘變成追求幸福的另類良方。短短的篇幅,道盡一場痛苦的療癒過程,讓人閱之心酸。
三位作者在接續上的節奏掌握都十分順暢自然,不顯突兀。文字很抒情,而且很技巧地把握幾個關鍵辭:「生活中很多事物與人」、「隔段時間想起來」、「忽然找不著」續寫,不偏離主題,且和原題幹的節奏若合符節。
■ 寫作練習
續寫:接續以下字句,完成以「遺忘」為題的散文或小說一篇。
生活中很多事物與人,隔段時間想起來,忽然找不著了。......
範例一
遺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 余瑞芸▕
生活中很多事物與人,隔段時間想起來,忽然找不著了。關於那些事物的回憶,模模糊糊的卻似乎有些頭緒,就好像在記憶和記憶的堆疊中,產生了夾層縫隙,讓完整記憶中的其中一角陷入其中,所以變得不完整了。好害怕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我總是做著許多筆記,希望自己能把事情記得詳細,任何蛛絲馬跡都不願意捨棄。
不只是那些實體的筆記,還有自己神奇的記憶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能記得比誰都詳細,雖然在課業上發揮作用不大。因為太詳細,於是,我開始學習遺 忘。試著不動手去記錄那些不好的話語、傷人的言行、擾人的惡夢,或是那些難過的離別。一開始,我天真地以為沒有具體描述,抽象的回憶會隨著時間沖刷,就像 老化角質那樣被代謝掉。但是,後來才發現,我辦不到。
原來不是沒有了文字或言語,那些真實的痛苦就會這樣被抹滅;原來不是我單方面地逃避,那些刺人的心事就會越加遠離。它們一直都在那裡,不因為我的刻意遺忘就灰飛煙滅。越是刻意背向它們,下次不經意地想起,越是痛得發覺自己滿身是傷。
是不是從來都沒有「遺忘」只有「想不起」而已?如果遺忘是這麼簡單,那就不會有著朦朧的影在腦中迴盪不去。如果遺忘這麼容易,那還會有誰因為聽了一支曲子,便流得滿臉淚?也許是從來都沒有遺忘,那些在心上留過痕跡的事物,只是隨著時間有所磨損,於是記不清、想不明。
原來,一直都沒有遺忘,只是想不起。
範例二
遺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 徐珮琳▕
生活中很多事物與人,隔段時間想起來,忽然找不著了......
有過太多這樣的生活經驗,往往前些日子裡一度以為銘記腦海的事情或感覺,一段日子再想起來竟恍如隔世,不但諸多細節都已散佚缺漏,甚至連人事物地的存在真實與否,都無從確鑿。
如夢似真的,有個畫面留在記憶裡,不考據的歲月裡,孩提的我一個人被遺忘在人潮中,四處都是人,但是我卻毫無熟悉,陌生的臉孔在眼前打轉、圍繞,忘記有沒 有哭?最後,我走上一處很長的階梯,我不知道我在哪裡?又將往哪兒去......每回想起這些畫面,就不由自主重複一遍龐大陌生的恐懼不安。其實我完全無 法確定這曾是我哪一段兒時的記憶?又或者只是一次不愉悅的夢境?
忘記曾經在哪看過這樣的說法,記憶這種東西原本應是沒有保存期限,永久不會過期的。但我們必須走過太多、記載太多又難以負荷物是人非的惘然,於是上帝給我 們兩個盒子,白的是足夠承載快樂愉悅的過往,黑的盒子沒有底,並有個名字叫做「遺忘」。然而我們面對眾多無法取捨或者毫無秩序的人事物,卻經常把值得記下 的錯放在黑色的盒子裡,任憑時光與宇宙虛空帶走了一切,往往嘗試挽回,卻早已徒然。
簡媜曾寫道:「在不停變化的城市哩,我們必須開發的不是記憶的能力,而是遺忘的速度。」昨日去過的小店可能今日就貼出「租讓」的紅色告示,我們記憶的白盒 子空間有限又不足以塞進人一生中的所有瑣碎,我們亦抗拒事物變化,白雲蒼狗如此傷感,只好不停記得、不停遺忘,然而如果遺忘真能選擇,在人生最美的時刻, 能不能決定不按下刪除鍵,讓畫面永遠停格?
遺忘不想忘的,就像錯失了珍愛的如此憾恨,面對曾經淌血的傷痕,遺忘何嘗不是一種仁慈?忘了也就意味著永遠放下了。
範例三
遺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 曾慕昀▕
生活中很多事物與人,隔斷時間想起來,忽然找不著了。
而找不著的原因,是因為在沒想起的那段時間,不小心或是順便的遺忘了。
當然也有刻意的、努力的遺忘。
出院以後,偶爾想起你,但你創造的那段回憶,就像煮燙太久的麵疙瘩,糊在一起、白茫茫的一片了。
甚至連小心翼翼收藏好的,你給的訂婚戒指,都再也找不著了。
其實我心裡不知道有多高興。
大學時的老教授說,遺忘是人類繼續活著最重要的機制。
竟然真的是這樣。
為了忘記你,我可是用盡我所有的力氣。
太遲才發現你不是港,我不是灣,沒有誰能被誰停靠。而她的出現就像河流中的汞金屬,逆流而上,把連她還未出現的回憶都一併污染了。
不忘掉不知道怎麼活下去,怎麼快樂的活下去。
住院以後,醫生說幫助遺忘的藥方是原諒。
你寄來的喜帖也幫不少忙。
直等到淚濕爛了那張卡片,我才笑了。
最近我想要寄喜帖給你,我的喜帖。可是被我牢記的、刻意刪掉的你的電話,我記不得了;曾經被我哭著撕碎的你的地址,也記不得了;而那些為了以防自己再次的窩囊而銷毀的所有你的朋友的聯絡方式,我怎麼想也想不起來了。
真是太幸福了。
-----
廖玉蕙談閱讀,教寫作四:「有關學測作文的十二點叮嚀」
第四輯〈文學調味〉
■ 有關學測作文的十二點叮嚀
寫作是一條長遠的路,除了前面所說的好好觀察人生,細細思考其中的奧妙,再斟酌著,以與眾不同的美好手法加以呈現外,其實是沒有捷徑可循的。但是,在學測或指考時,還是有一些不失分甚或增分的基本原則,可以提醒考生們注意:
一、少用立可白,不要在考卷上塗抹過度
塗抹過度除了白點處處,讓考卷像充滿補釘的衣服般缺乏美感外,也暴露了思慮不周的躁進。尤有甚者,塗上白粉,卻忘了補上正字,更讓人感覺作者漫不經心。所 以,先在腦中或草稿裡做初步構想,想好之後,再謹慎落筆,可以減少塗改率;接著,寫完之後,再次檢查是否有沒有補上的地方是很重要。一試雖然未必就此定終 身,但終究事關重大,還是以謹慎為上。
二、請再三斟酌是否有別字或錯字
大考中心雖沒有錯字得逐字扣分的規定,但明言可以「酌予扣分」,所以,在錙銖必較的考試裡,最好別甘冒大不諱。錯別字太多,的確會影響評閱者的觀感。
三、寫考卷時,字跡宜力求整潔
每一位閱卷委員都要看上千份以上卷子,字體若寫得太小,無異凌虐閱卷老師的眼睛;太大,字擠著字,也缺少美感,大小適中,乾淨整齊,視覺上的美感,會給評閱者留下比較好的印象。
四、要看清題幹,不要率爾提筆為文
很多考生不知是過分緊張抑或過度自信,還沒看清題幹,就信手拈來。雖洋洋灑灑,文字也非常流利,可惜疏忽題幹上的說明,空有美好文采,卻無法拿高分。譬如:
(1) 文不對題,沒有針對要點發揮。譬如:某一年學測,羅列一位老人從星期日到星期六的日記,請學生以星期五那天的日誌為對象,「並以老人原本所記二事為基礎, 鋪寫成首尾完整的文章。」好多學生都將尚未發生的星期六事件提前搬出,或將所提的兩段重點「幼稚園老師帶小朋友遊戲」及「外傭推老人出來聊天」漏失,犯了 這種錯誤,最多只得C+,算是嚴重失誤。
(2) 注意文長限制:沒注意字數、行數限制,寫得過多或過少,依規定都會被降級扣分。
(3) 注意寫作人稱。譬如:前述(1)的考題,希望「以老人為第一人稱,用他自己的口吻與觀點加以撰寫,務必表現出老人的心境與感懷。」結果有好多學生,都使用 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又如:一次請學生閱讀晏子使楚的一段短文後,「試以楚國、齊國或第三國記者的身分,擇一立場報導此事件。」有人就忘記用記者身份報 導,而以晏子為第一人稱來敘寫;有一年以何義士修士的故事為題,要求學生「以其眼為眼、以其心為心,用第一人稱『我』寫出何義士生命最後一晚的所思所感、 所祈所願」,卻也有許多學生用第三人稱,大讚何義士的豐功偉業;而九十二年學測國文考題,先羅列一篇到胡志明市旅遊的文章,再要求學生:「用一位來自外地 旅行者的眼光,重新看待你居住的家鄉,發掘它的動人之處。」也有不少學生,顯然沒看清楚題幹,寫出個人對自己家鄉的期許,這些都屬嚴重犯錯,不予計分。文 章的議論再好,也是枉然。
(4) 若有要求「標明題號一、二、三」 者,也一定得照規定處理。有時有特定規定,如:「不得以新詩、歌詞或書信的形式書寫。」如果沒有依照規定,當然就無法得分。
(5) 有些續寫文章的題目,明言:「寫作時,為求文章完整呈現,上列引文務請抄錄,否則扣分。」還是有粗心的學生,忘了抄錄引文,白白被扣分,真是可惜。
(6) 九十六年學測以「走過」為題,寫一篇文章。題幹上清楚說明內容必須包含:生活空間今昔情景的敘寫、今昔之變的原因、個人對此改變的感受或看法。寫作時,就不要只就一點發揮,應同時關照三個部份,缺一不可。
(7) 請看清楚是語譯題,還是擴寫題。譬如:指考曾讓學生擴寫《史記?項羽本紀》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原文。雖然考題是「擴寫」,題幹上說明希望學生以原有的材 料為基礎,掌握該材料的主旨、精神,運用想像力加以渲染。甚至還在史記原文之後,仔細加上一行「本題非翻譯題,請勿將原文譯成白話。」的提示,但不少學生 一見到文言文,就以為要將它翻譯成白話,又失去了好多分!
五、請務必斟酌幽默和輕浮的分界
考試是何等重大的事!有些學生在考卷裡滿不在乎地開些無聊且輕浮的玩笑,卻自以為俏皮,給人很壞的印象。譬如:提到外傭時,竟稱之為「黑鬼」、「黑奴」、「黑妞」等充滿歧視的字眼,或稱呼自己的爸爸為「我們家的那個老頭」便顯得輕佻無禮,給人沒有教養的印象。
六、應儘量避免一些陳腔濫調
譬如:
(1) 廢話贅句儘量避免。如「人人都喜歡追求快樂,當然我也不例外。」甚至演變成:「每一個人都有父母,當然我也不例外。」的讓人啼笑皆非的句子,
下筆之前,都請三思。
(2) 不要動輒跟人攀親帶故或用呼籲語詞:譬如「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或「親愛的朋友!難道你不想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嗎?」
(3) 倒裝句的使用請謹慎。譬如:「大家都應該注重環保議題,不是嗎?」或:「我們都希望國家強盛的,不是嗎?」等而下之變成:「誰會不喜歡可愛的孩子,不是嗎?」的雙重否定句,像是翻譯過來的句子,看起來相當滑稽。
七、不要過度仰賴成語
適度使用成語,可以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但過度仰賴成語,往往會失去新意,缺乏吸引力。所謂「創作」,貴在創意,創意可以見諸結構、內容、精神、思想......,語言當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八、儘量以故事譬喻,莫要強行說理
說理需要較多的經驗或知識撐起格局,年紀較輕者,缺乏人生閱歷,很難說出不同的創見,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或重複書上的說法,就失去寫作的意義。所以,平常 請多注意周遭環境,多閱讀,並培養深思好學的習慣,才能建構深刻的思想。否則,寧可以小故事來凸顯大道理,才不致引人生厭。
九、平常多觀察世態人情,說故事時才會生動
故事的情節,需要合乎情理,不要危言聳聽;或意圖以死亡或撞車等戲劇慣用驚悚情節取勝。故事人物若要栩栩如生,對白的傳神是其中的竅門。而有一些合理或活潑對白的加入,或許可以稀釋版面的濃稠,帶來閱讀文章的愉悅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十、請勿因循補習班的陳套,隨意牽扯
補習班會提供考生背熟幾套以蘇東坡或屈原的遭際為主題且看似充滿哲理、文采又美麗的套式,傳授勾連方式,無論何種題目出來,以不變應萬變,胡亂牽扯。既是 補習出來的,追隨者必多,很快便會在閱卷場合中被識破,這種現象,相當不可取。非但談不上創意,甚至惹人討厭,通常會被嚴重扣分。
十一、真誠的心意容易感動人
現今考場作文猶如說謊競技場,講實話翻為上策。在一片虛假的厭套裡,誠懇最容易被看見。
十二、切記不得在考卷上以任何方式透漏自身姓名
就算是虛構小說裡的對白或散文裡的真實稱呼都在嚴禁之列,否則以零分計算。
轉貼-台北霸權的迷思:有沒有常識啊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2/today-o4.htm
有沒有常識啊
◎ 陳朝震
蔡正元說,「重病的往台北送,錢是我們在付,不能連一句謝謝都不說。」真是台北霸權意識,沒常識自私無知到極點。
常 常聽過台北人一句話:「你們南部人跑來台北抗議,害我們生活與交通不方便。」同樣是佔了便宜又賣乖。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全在台北市,不舟車勞頓到台北 抗議,不然抗議給誰看!同樣的,把最好的醫療設施與人才都放在台北市,這些設施是全國人民繳稅的,人才也是各縣市培養的。現在把最好的設施集中在台北市方 便台北人就近享受,外縣市老百姓重病不得已才敢到台北就醫。
如依蔡正元的說法,在台北縣的翡翠水庫為什麼要供水給台北市?雲林的蔬菜、 彰化的鮮花為什要運往台北?嘉義、台南生產的稻米,台北人也要吃;屏東的海鮮要用冷凍車送往台北;中油、中鋼、台肥在高雄市放了多少雞屎,所生產的雞蛋大 部分都是台北人在消費;穿梭在高雄港和市區供應全台物資的貨櫃車一年壓死多少個高雄市民,你知道嗎? (作者為退休人士)
轉貼文章兩篇-關於ECFA需要立法與全民監督:ECFA 笑裡藏刀 / 澄社評論/ECFA需要國會實質監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2/today-o6.htm
ECFA 笑裡藏刀
◎ 林進國
國 共密謀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笑裡藏刀一搭一唱,宣稱中國要讓利於台灣。另一方面憂心台灣經濟將被掏空,國家將亡的本土政黨與國人同胞,此刻也正如火 如荼的連署ECFA全民公投案。馬政府無視於中國對台飛彈威脅,宣稱中國讓利台灣更是天大的笑話與謊言。若無台商的投資會有今天的中國嗎?若說是台灣讓利 於中國也並不為過。已知失去民心的馬政府,如今只能加速降中腳步,寧與外人不予家奴的兒皇心態昭然若揭。
我們應該堅持,台灣未簽 FTA,拒簽ECFA,中國不得干預,台灣必須先與世界主要國家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在台灣未與主要貿易國家簽署FTA前,與中國簽訂ECFA, 勢必引發台灣產業連根拔起西進,因為中國早已與主要國家簽署FTA,台灣產業將亡,廣大勞工將面臨長期失業的危機。
馬政府若拒絕人民公投ECFA,執意與中國簽署有亡國危機的ECFA,在野的民進黨應向司法院提出馬英九外患罪之訴,以能制衡執政者的外患罪來制衡政府,才能為台灣築起一道防火牆。
(作者為科技公司營業部經理)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2/today-o8.htm
澄社評論/ECFA需要國會實質監督 ◎黃秀端 兩岸代表正在桃園進行ECFA第二次協商。這關係到數百萬台灣人民的協定,其內容為何政府至今仍說不清。似乎完全違反民主國家的決策程序而令人憂心。尤其當我們看到過去江陳會幾個協議的處理情況,此種擔心絕非空穴來風。 四 次江陳會所簽訂協議直接涉及國家重要事項或人民之權利義務且具有法律上效力,自應受國會監督。然而其所簽署之十二項協議及會談紀要,全未在立院完成審查甚 至備查就自動生效。二次江陳會的空運與海運協議因需要修法而送交立法院審議。國民黨欲以優勢人力通過,引發民進黨立委抗議而交付黨團協商。迄今未再處理, 導致未完成修法就已生效。三次江陳會簽訂三項協議,雖然立委嚷著要實質審查,卻因立院聯席審查會無法湊足法定議決門檻而散會。之後,委員會未完成審查程 序,該三項協議也已自動生效。 ECFA對台灣產業未來的發展以及勞工的工作權益有重大影響,有受國會監督必要。立法委員不應光搖旗吶喊,真 正要監督時,卻又沒有人願意付出心力來做實質的審查與把關。立法院民進黨團要求恢復「兩岸小組」運作,王金平院長似乎並不反對,但在國民黨反對下又縮了回 去,令人惋惜。 立法院有權根據需要設立各種委員會。兩岸小組可密切觀察整個兩岸政策的發展,並要求政府做各種政策評估,而不因分散在各個委 員會中,導致無法監督與整體評估。美國政府為了讓條約得以在國會批准,在談判過程中會讓參議員參與或隨時徵詢意見,事前讓議員充分參與,事後審查自然順 利。ECFA之簽署影響民眾利益甚巨,依釋字五二○號解釋,立法行政兩院有「共同決策權」,國會不應形式參與,而該實質監督。 代表「國民主權原則」之立法院,在締約過程中無疑應適度介入與監督。ECFA的談判與簽訂其所涉外部風險與內部疑慮相當高,若立法院無法監督恐非台灣社會之福。立法委員們請扮演積極的角色,我們需要國會強有力的監督,請不要再自廢武功,讓行政部門任我獨行。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軟體網路活動監視-Process Monitor
下面隆重推出免費軟件 Process Monitor v1.26(1.1MB)
http://download.sysinternals.
這是一個微軟技術支持網絡推薦的小工具,
三:你還敢抵賴?!
運行Process Monitor,設定只顯示Thunder.exe(
霹靂震寰宇之龍戰八荒 19 20
刀無極趕來幫極道先生護航,看來反叛刀龍的心態,已經有了轉變。
最奇妙的就是楓岫和拂櫻雙雙聯手,對上雙身,楓岫到底立場如何?反來反去,真是半夜吃西瓜,總覺得實力高強,正面對決即可,何苦犧牲了那麼多正道的助力呢?
南風這個怪咖的高人,醫術精湛,實力高深莫測,集境高手逐漸浮上檯面。
佛魔遭受萬古長空、十鋒、以及泡湯俠合力一擊,瞬間爆體,爆體,似乎成了現在領便當的流行趨勢。
下兩集就是準備看佛業雙身遭到圍剿的好戲了!
轉貼:速審法能解決台灣司法沉痾?-司法改革的異化 / 殘缺的自由 雙倍的責任-性別平等議題
[JRF Newsflash] 民間司改會剪報 電子報
速審法能解決台灣司法沉痾? 《速審法》的朝野協商決定,未來案件審理超過八年, 二十多年前,台灣尚未解除戒嚴,但是司法風紀敗壞, 「兩階段分案」的理論認為:因為開庭審理和撰寫判決的法官不同, 回顧歷史,所謂的「兩階段分案」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二十年後,司法院又用相同的手法推出「妥速審判法」,企圖用「 而最高法院,有什麼成績可以說服社會呢? 如果真要減刑那也可以, 相反的,蘇建和等的再審案,判無罪,最高法院之一撤銷發回; | ||||
|
| |||
殘缺的自由 雙倍的責任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 ||||
|
| 「三十歲了,我該辭職了!」 「良家婦女深夜不外出!」 「十一點四十五分了, 我該回宿舍了!」 「校門口到了 ,我該將短褲換回長褲了!」 「女生上課 一定要穿裙子」 「夜間婦女候車(監視)區」 「九點到了,我不能喝酒了,我該回部隊了!」 |
| |
台灣每天有許多的女性在一生中於一定的時間會提醒自己作該作的事 參謀總長最近召開的軍紀檢討會中指示,為加強要求兩性營規管理, 「如果擔心男性藉酒壯膽加害女性, 國防部必須嚴肅回答起碼三個問題:第一, 國防部說如果女性官兵自願繼續留下來或續攤, 國防部又說了軍方已律定男性長官不得強迫女性官兵參與聚餐, 筆者就先不提高中課本「公民與社會」的第一冊的所教授的「 最近受到台南女中學生極有創意的反禁穿短褲事件鼓舞, (本文部份刊登於2010-04-07 中國時報,此為完整全文) |
轉貼:〈阿扁札記〉由Google看台灣人的靈魂與尊嚴
台灣人要有像GOOGLE一樣的勇氣和骨氣!
引用自
http://neoformosamagz.blogspot.com/2010/04/google.html
Posted: 06 Apr 2010 08:24 PM PDT
上個月中旬,全球知名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Google,兩、三年前,Google為了迎合中國的要求,曾在「
這次Google為了捍衛新聞自由、媒體自由,
或許有人認為Google的問題,是美中兩國的商業糾紛,
網際網路是人類在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當我在做總統的時候,很多人不斷要求我一定要把TVBS給關掉,
馬騜政府上台還不到兩年,台灣新聞自由、
台灣與中國擁有相同的語言,文化背景,甚至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
轉貼:【法治教育】電話詐欺之一:被害人篇
另外本篇也強調法治教育的重要,有限政府、人權教育,才不會變成所謂的金融、法治文盲。
-----
引用自
牛奶瓶報報
劉亞平電子報
【法治教育】電話詐欺之一:被害人篇
作者:林孟皇
●●●990303林孟皇:電話詐欺之一:被害人篇●●●
==============================
電話詐欺之一:被害人篇
林孟皇
高雄市一名現職國小女老師接獲冒稱高雄地檢署檢察官的歹徒來電,
●女老師易騙
對此,蘋果日報社論以「女老師易騙」為題,
事實上,年歲已高、從未讀過書的真正文盲,
雖然利用銀行帳戶、提款卡轉帳或交易,已成多數國人的習慣,
●人民並無協助辦案義務
以「偵查不公開」原則為例,
是以,負有偵查不公開義務者,是執法人員或律師,而非被告,
●電話詐欺是民怨前幾名
關於電話詐欺的問題,應該是這幾年來多數國人的共同經驗與感受。
其實,就像社會進化一樣,電話詐欺手法也推陳出新,不斷的進化。
當然,各種詐欺手法可能交叉運用,很難切割使用時期,
由於電話詐騙者的詐騙工具都是人頭帳戶、人頭手機,
●金融、法治文盲
原因所在,可從幾個方面加以說明。首先,
其次,個人主義、人權保障、有限政府、
反觀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人民,自古存在官尊民卑的現象,
最後,即是資本主義、資訊化社會發達的結果。
●加害人與被害人只在一線之隔
怎麼說呢?司法實務上許多提供金融帳戶而被判幫助詐欺的加害者,
加害人是如此,被害人亦然。因此,
近來金管會、法務部倡議要在學校教育中推廣理財教育,
青少年可以透過學校施以金融、法治教育,
切記:為了避免自己成為電話詐欺的加害人或被害人,
──────────────────────────────
【牛奶瓶報報】 發信人:劉亞平 電子郵件:milklyp@ms69.hinet.net
※歡迎推廣訂閱:http://www.kcta.org.
※牛奶瓶報報(過往電子報)網址:http://www.
※若要停止訂閱電子報,請寫信給發信人,我們將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