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打狗是怎麼變成高雄的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打狗是怎麼變成高雄的

引用自

Gida的Blog

打狗是怎麼變成高雄的

打狗是怎麼變成高雄的

高雄地區數百年前是由南部平埔族西拉雅族的一支,被稱為馬卡道族的先住民所居住著,他們分布在高高屏的平原地帶,後來才與移入高雄地區的漢民族通婚與同化,逐漸融合成今天高雄人的祖先。

高雄舊名為打狗,『打狗』原音為『Takao』,此音為馬卡道語的竹林之意,這應該可以表示數百年前這一帶有相當多的竹林吧?根據歷史學者的研究, 在十六及十七世紀時,打狗地區的馬卡道族經常受到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海盜侵擾,這些先住民為了防禦海盜入侵,住家四周圍經常會種植刺竹林以作為防禦之用。

打狗地區在鄭氏王朝時期,為了讓軍隊屯墾,因此在打狗山(註)的東北南地區,分別有各路軍隊駐屯,包括有左營、前鎮、右昌、後勁、前鋒尾、右沖(今 右昌)等,這些古地名很多今日都還繼續使用,而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當時屯墾的兵將們如果落地生根,則他們勢必是娶馬卡道族的女性為妻,這是台灣各地的寫 照。

打狗地區最早有漢人移民進入的地區應該是旗后地區(文獻記載是在1673年),1726年荷蘭傳教士所編纂的台灣地圖稱旗后為 Handelarrs,稱旗后半島為Saracen Head,此外不論是鄭氏王朝或清朝佔領台灣時期,發展的重心都在台南,當時打狗地區的漢人並不多,在一波波的移民與通婚後,漢人的勢力才逐漸擴散到內 陸,因此馬卡道語的『Takao』就被漢人以閩南語言翻譯成『打狗』,而在清朝領台的末期打狗地區的人口也只能排在全台第六,可見當時這裡只是一個單純的 小港口。

打狗正式搖身一變其實是在日本人來了以後,1899年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到南台灣巡視,次年開始對打狗港進行探勘及調查,前後歷時八個月,針對 打狗港的氣象、地形、地質、潮流等各方面進行詳細的調查,自1908年起,日本政府大力整建打狗港成為現代化港口,修築鐵路、建設深水港、設火車站(當時 火車站設在今日高雄港),接近港口的哈瑪星(Hamasen,日文「濱線」之意)與鹽埕埔(鹽埕區)一帶成為當時發展最快速的區域。

1920年日本政府進行行政區重劃,正式在此設立高雄州(包括今天的高雄縣市、屏東縣),這是高雄這個名字首度出現在歷史上,因為日文的『Takao』若寫成漢字就是『高(Taka)』『雄(o)』,這就是今天高雄地名的由來,馬卡道族的竹林變成了高雄。

高雄之後的發展隨著1941年高雄火車站東移,市區逐漸向東邊的大港埔(三民區)一帶擴展,旗后地區也因都市中心東移而日漸沒落,此外日本政府也積極進行都市計劃,並引進煉油、機械、造船、水泥等工業,使高雄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一躍成為全台灣第二大都市。

(註):打狗山就是今天的壽山,據說壽山之名是因為裕仁太子(昭和天皇)在1923年來高雄時所命名。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