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a222820456/24740275
[人物傳記] 台灣之光世界級作曲家 ~ 蕭泰然
簡單介紹:
蕭泰然不但是作曲家,更擅長鋼琴和指揮,由於作品曲風浪漫 ,向來被稱作是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
蕭泰然寫過「玉山頌」、「福爾摩沙交響曲」等多首著名曲子 ,「瞴通嫌台灣」更是讓身在海外的台灣人,一聽、就紅了眼
框。
戒嚴時期,蕭泰然因為創作「出頭天進行曲」,被列入黑名單 、無法回國,而十多年前,當他在創作這首「1947序曲」時, 卻因為心臟病發、一度生命垂危,走過生死關頭。
剛過完七十歲生日的蕭泰然,只希望台灣的音樂,可以讓更多 人聽到。因為眼睛無法對焦,蕭泰然為故鄉高雄而寫的「愛河交響曲」,目前只完成第一樂章,不過,他說只要身體允許,一定會繼續為這塊土地,創作更多動聽的曲子。
推薦文章:(新台灣新聞週刊,作者:孤槍俠)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1495
蕭泰然的音樂世界-台灣人應更珍視島國之聲
一九九五年春天,有碑無文的二二八紀念碑落成。 是年七月,在海外漂泊了十八年的音樂家蕭泰然(Tyzen Hsiao,1938︱)返回故鄉定居,並親自於二度舉行之「島國的旋律︱陳文成博士紀念音樂會」擔任其力作「一九四七序曲」的鋼琴主奏。
該樂曲在道盡了台灣歷經的苦難後,用寬懷的思維劃破歷史陰影,勾勒願景。然而配合音樂會展出的台灣歷史照片,卻被孫逸仙紀念館館方人員覆蓋了看板上之「島 國」二字,似乎隱喻著深植在台灣社會數十年的歷史矛盾,並不能就此藉著感性的旋律化解。 同月,中國以飛彈恐嚇這個人心飄搖的海島......。
◆台灣的拉赫瑪尼諾夫
去國懷鄉的境遇,濃郁的浪漫主義感性色彩,蕭泰然贏得「台灣拉赫瑪尼諾夫」的美譽;作品不時流露的虔敬情感,則淵源於其基督長老教會的成長背景,堅定的信 仰,亦支持他在創作道路上無悔地付出。典雅的宗教聲樂作品,一直在他的作曲生涯佔有一定的份量,是吾人進入其音樂所不應錯過的瑰寶。
一九七○年代末,蕭泰然由於家庭因素移居美國,獨裁政權卻阻斷其歸鄉之路(1980年的出頭天進行曲讓國民黨認為鼓吹台灣人叛亂,將他列入黑名單,不得回台灣)。 旅美期間的思鄉情懷,促使蕭泰然親自作詞譜寫了反映遊子心情的「出外人」與妙趣橫生之「點心擔」等歌曲。 發自內心的浪漫與真誠,也同樣以音樂實踐了作曲家對故國政治及社會現狀的關懷;反抗運動經常演唱的「出頭天進行曲」等音樂,竟成為當年台灣執政者將蕭泰然 羅織於黑名單的無稽理由。
正直的藝術創作動機遭受的不義侮辱,絲毫未減損蕭泰然在創作時對台灣文化投入的熱情,透過不同曲式的詮演,「望你早歸」、「燒肉粽」等民謠提升了不同的藝 術境界。 三首協奏曲的先鋒,完成於一九八八年的「D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以「牛犁歌」的旋律鋪陳,足見蕭泰然將故鄉曲調昇華為世界旋律的強烈企圖。
◆一九四七序曲
陸續完成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首鋼琴協奏曲的創作挑戰後,蕭泰然決心譜寫「一九四七序曲」,追憶影響台灣近代命運甚劇的二二八事件。 未料才完成兩頁總譜,竟因大動脈血管瘤破裂而生命垂危;蕭泰然一直相信,能與死亡擦身而過,完成這部作品,是上帝對他特別的垂愛。
這首原先預定於二二八紀念碑落成時演出的序曲,在美國加州首演後,跟著作曲家回到了台灣。 「種一叢樹仔,在咱的土地;不是為著恨,是為著愛;不是為著死,是為著希望......」李敏勇的詩句,在蕭泰然感性、聖詠般的旋律中回應台灣有史以來最 大的苦難,「愛與希望」無疑是台灣人民所展現的最大包容,即便是面對冷血的加害者。
愛屋及烏,蕭泰然景仰與其音樂語彙相仿的拉赫瑪尼諾夫,亦十分嚮往俄國的音樂世界。 一 九九九年一月,籠罩在健康陰影下的蕭泰然一償多年的宿願,與一群俄羅斯的音樂家結緣於莫斯科。 指揮家Vakhtang Jordania帶領俄羅斯聯邦管絃樂團(Russian Federal Orchestra),於著名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廳完成了「福爾摩沙交響曲」的首演。 感懷這段美好的台俄文化交流,蕭泰然創作了The Angel from Formosa(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這首浪漫派曲風的管絃樂小品,除了由俄羅斯聯邦管絃樂團於次年配合蕭泰然其他作品演出,亦收錄在該樂團稍後發行的 CD專輯,與海頓、韋伯等古典大師的名作並列。
◆大型作品商業CD發行
不問名利,一生追求藝術之純粹的蕭泰然,返台耕耘多年以來,作品被演出的次數並不算多,蕭泰然作品的發表與演出,在充斥大中華意識的文化生態下,多由民間團體與業餘樂團催生;台灣的頂尖樂團,仍是「梁祝」、「黃河」震天響。 直到去年(2002年)十月,國家交響樂團,才首度演出整場的蕭泰然作品,錯過了這些難得的音樂會,欲以音樂罐頭認識蕭泰然音樂世界的概括面貌更屬不易。 台灣畸形的出版品市場,許多本土音樂CD,通路異常狹窄,如此的失根現象,是台灣社會的悲哀。
經蕭泰然文教基金會與望春風文化事業的策劃出版,近幾年蕭泰然代表性獨唱作品(陳麗嬋;蕭泰然鋼琴伴奏)、合唱作品(福爾摩沙合唱團)以及小提琴小品(蘇 顯達;葉綠娜鋼琴伴奏),留下了錄音紀錄。 必須動用到管絃樂團的大型作品,則全無商業CD發行。 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實況,因受限於林昭亮當時與SONY的合約無法出版,而僅有郭雋音錄於首演前的鋼琴伴奏搶鮮版。 國內演出次數最多的「一九四七序曲」,僅能藉和成文教基金會收音不甚理想的「吾鄉吾土」交響詩專輯,重返由蕭泰然親自指揮的音樂會現場。
欲更進一步,也只能由製作量更少的非賣品CD下手。 「啊 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魂曲」與鋼琴五重奏「原住民組曲」伴隨數首合唱作品,收錄在「陳文成博士殉難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現場錄音CD;台灣絃樂團 的「本土作曲家絃樂作品系列」專輯裡,則能夠欣賞到蕭泰然一九八五年於UCLA研習現代作曲法時創作之「絃樂的交響詩」。
◆以音樂守住台灣人心靈
相對於國內錄音資料上的缺憾,Vakhtang Jordania指揮下的俄羅斯聯邦管絃樂團,一九九九至二○○一年間,完成包括三協首奏曲、「福爾摩沙交響曲」與「一九四七序曲」等作品的錄音,準備在 美國發行,無奈因Angelok唱片公司的財務問題而暫緩。 有幸在台灣文化界人士的熱心奔走下,購買了母帶的版權;期盼這些精彩的演奏,能盡快與國人見面。
蕭泰然強烈的台灣意識,不由得讓人聯想到芬蘭的愛國音樂家西貝流士(J.Sibelius,1865︱1957),在故國遭受帝俄強權壓迫下以芬蘭史詩 「卡列瓦拉」(Kalevala)為題材創作了「庫列弗」(Kullervo,Op.7),提振民心士氣;往後接連的傑出作曲表現,讓芬蘭政府於決定每年 頒贈二千馬克,使其安心從事創作。 國家最苦難的日子,西貝流士則以「芬蘭頌」(Finlandia)回報他的祖國。 台灣何時能夠以更實際的行動珍惜全力投入創作的藝術家,營造植基於本土的文化環境?
「接著要演奏的曲子,來自我的故鄉加泰隆尼亞,她曾經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家,而今她是西班牙的一省......」大提琴家卡沙爾斯(P. Casals,1876︱1973)在演奏安可曲「白鳥之歌」前,感性地對聽眾告白,哀傷的旋律未出,就已令人鼻酸。 蕭泰然筆下的珠玉,會化身為台灣人的「白鳥之歌」嗎?我寧願它們能成為「庫列弗」,永遠守住台灣人的心靈與家園。
**********************************************************************************************************************************************
維基百科:蕭泰然大師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5%AD%E6%B3%B0%E7%84%B6
Silent Warrior蕭泰然大師樂多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proud_wolf/archives/4412763.html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