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台灣化之趕盡殺絕
◎ 蔣為文
最近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廖萬隆發言不慎引發歧視原住民的風波。其實,這不是個案,而是馬英九團隊的慣例!譬如,教育部長久以來就一直以閩南語、閩南人的稱呼來歧視台灣人!
根 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閩南語的「閩」字是蛇種、野蠻民族的意思,具有對中國福建地區先住民及其後代歧視的意味。使用「閩南人」及「閩南語」來稱呼台灣人 及其族語,就如同用「番人」、「番語」、「雜種」來歧視台灣原住民及其族語一樣,均已違反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及國際筆會《世界語言權宣言》的種族平等 精神。
教育部前年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執意採用閩南語一詞來歧視台灣人。之後,國立編譯館亦配合教育部,恐嚇出 版社必須於教科書上採用閩南語一詞,否則審查時不予通過。此外,最近教育部辦理的閩南語認證考試,連台灣二字都不用,直接稱閩南語。這些行為均顯示教育部 的粗暴心態!
「台語」一詞在台灣已經使用一百年以上,連戰的阿公連橫出版《台灣語典》時也都用這個稱呼。從來沒人否定台語、客語與原住民族 語均為台灣的本土語言。卻有人誤以為採用台語一詞就會否定客語與原住民族語的本土地位。其實,中國閩南地區也有客家人。所謂的閩南語也不只分布在閩南,廣 東東部及東南亞各地也都有。台灣的台語與中國的閩南語已經不完全一樣了,使用台語稱呼才能凸顯台灣的特色,同時也才是尊重台灣人的文明行為!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24/today-o4.htm
蔣中正不敢做的 吳清基蠻幹
注音臺語會話 |
◎ 董峯政
自 二○○八年以來,教育部近四年來為表揚對本土語言推展有成就的個人或團體,並且將本土語言區分「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臺灣原住民族語」等三 組,舉辦表揚大會。筆者曾榮獲教育部二○○九年本土語言—臺灣閩南語傑出貢獻個人獎。本人對「臺灣閩南語」的用詞雖不滿意,但「臺灣閩南語」仍可簡稱「臺 語」,教育部國語會的官網也稱「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未料如今教育部卻要求國立編譯館審母語教材不准使用「臺灣」二字,一律使用「閩南語」。這種「去 臺灣化」的做法太可惡。
「閩」者蠻也(唐朝時有蠻獠之亂),帶有歧視之義。其實,明、清時代根本沒有「閩南語」用詞,早期移民來臺的先民皆稱自己講的是「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等,只因位於福建的南方,才牽強稱之「閩南話」,其實「閩南話」是為政治服務的說法。
「臺 語」用詞是約定俗成的稱呼,從日治時期小川尚義所編訂「臺日大辭典」、連雅堂「臺灣語典」都直接將漳州話、泉州話稱之「臺語」。就二次大戰結束後,國府佔 領臺灣,連蔣中正都曾為國防部印發的《注音臺語會話》題字(見附圖)。如今教育部卻又要把稍微有共識的「臺灣閩南語」簡稱「臺語」用詞,改回四十年代的 「閩南語」,請問這是不是大開民主倒車?蔣中正不敢做的,吳清基蠻幹了?執政者眼裡還有Ho-Loh族群的存在嗎?
為何我們堅持「臺灣」二 個字呢?因為臺語的語言層除了有閩越語(查某—女孩、屘姑—小姑姑)外,另有南島語(如:赤崁—漁港、麻虱目—虱目魚),有荷語、西語(如:甲—土地面 積、三貂角—地名)、有日語(如:料理—食物、派出所—警察局)、有臺灣語(如:正港—正統、等路—禮物),這都是正宗原汁的「臺語」,請問福建的閩南語 有這些用語嗎?(作者為南都電臺母語田園主持人,http://www.dang.idv.tw/)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