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轉貼:找台灣民族的第一步:先看清楚什麼不是台灣民族[Jerome F. Keating Ph.D.]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轉貼:找台灣民族的第一步:先看清楚什麼不是台灣民族[Jerome F. Keating Ph.D.]

引用自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12434427.html

尋找台灣民族的第一步:先看清楚什麼不是台灣民族(Jerome F. Keating Ph.D.)

譯者 / 周宏銘

馬英九缺乏台灣認同感最好的例證是,他經常要將中華民族的觀念強加在台灣人身上。 馬先生在他 2008 年就職演說中,重覆地提及中華民族這些字眼,而現在由於他不斷地追求傾中政策,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已可說是他政策裏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事實是,在歷史 上,中華民族跟台灣一點關係也沒有。至於未來,坦白說,台灣接受中華民族,就像自願在自己的腦袋打一個窟窿那麼致命。台灣在其發展民主的過程中,真正需要 強化的是,深具歷史意義的台灣民族的成熟內涵。而這正是馬先生所想要打壓的。
多民族帝國的概念 (中華民族式的) 是滿族在清帝國 (1645 - 1911) 初期所編織出來的,而非漢人。那時滿人不僅征服了中國的明朝,也佔領了圖博、蒙古及新彊。他們統治了龎大的地域、文化及人民,並面臨行政人手短缺的問題。 該如何以少數人來控制並治理如此龎大的土地及眾多的人口呢?當蒙古人建立一個從韓國延伸到匈牙利的龐大帝國時,他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若以統治中國的年代 而言,他們所建立的元朝只從 1279 年延續到 1368 年,不到一個世紀。如果清帝國想要合理統治,需要提出一套意識形態論述,來合理化他們統治的正當性,並説服其他的民族接受清帝的論調。

因 此,大清皇帝編織了多民族帝國的想法來維護其在圖博、蒙古、漢人及回族 (如今的維吾爾) 的統治。所有的民族應當共同分享這個帝國,而在此帝國中所有的高級官員當然是滿人。他們成功了嗎?成功了。多數低階官員都可以輕易的接受這個轉變。這可以 用企業併購來解釋。高階主管或許會有異動,但其他職位則很少變動。其他所有官員、知識份子,以及政府行政官員都能保留他們的工作、職務地位、和薪水。有些 人或許需要調職到其他地方,但很少人會刻意反對這個調職的安排。至於廣大的農民,誰掌權,他們都需要繳稅。

在所謂的中國 人當中,漢人的大民族沙文主義依然存在著,並時常有推翻滿清、恢復明朝的反抗聲浪出現。值得注意的是,在蒙古、圖博或新彊都未曾聽說過有這些反清復明的變 亂,因為這些民族跟明朝一點關係也沒,也根本不在意。而台灣在這當中又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呢?

一開始,清帝國征服了逃到 台灣西部的明朝忠臣鄭成功的黨羽,清帝國將他們遣送回國,並設了軍事據點來防止同情明朝的漢人回來台灣,從事反清復明的工作。當清帝國只佔領台灣西半部, 在台灣的原住民 (其血統與台灣人血統有 85% 相同) 被視為 「外番人」,並不屬於多民族帝國的一部份。直到19世紀末,日本及其他國家覬覦侵佔台灣,清帝國才開始有控制台灣全島的打算。然而,到了 1895年,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持續沿行台灣自己不同於中國的歷史軌跡。

孫逸仙在中國領導革命,到1911 年推翻清帝國,當時所盛行的觀點一直是驅除滿人,但這個觀點本質上有了改變。口號仍然是 「反清復明」,但已經悄悄的加入一個新的概念,就是復明以外,還 「要保住清帝國所佔領的其他領土」。其所編織的中華民族也就用來合理化這個意圖。諷刺的是,這卻是由狂妄且妄想稱帝的袁世凱來宣示,並設法將蒙古及圖博納 入其版圖。由於蘇聯的幫助,蒙古得以脫離中華民族的束縛。圖博就沒這麼幸運,國際上沒有國家支持它。而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中華民族對他們而言,毫無意義。 孫逸仙甚至曾有一度,請求日本麾下的台灣總督協助他在廣州對抗滿清的起義。

中華民族的謊言很快就採用新的成分,就像變色 龍一樣,能迅速改變以適應新的環境。有時指文化,有時指統治的合理性,有時指歷史的關係。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產黨都利用並巧妙地操作中華民族,來合理化他 們佔領土地的需求。越南及韓國儘管過去跟中國及其文化有歷史淵源,他們跟蒙古一樣,都能脫離中華民族的枷鎖。

從歷史的角 度來看,台灣民族的歷史內涵跟中華民族是截然不同的。台灣民族起源於由當地原住民所建立的廣大南島帝國。之後有荷蘭,西班牙,明朝黨羽鄭氏家族參入,以及 滿清政府佔領台灣西半部。接下來有日本政府的貢獻,以及在中國內戰戰輸而落荒逃到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台灣民族最光輝的頂點是克服了所有過去的殖民統治,包 含中國國民黨的一黨專政。由於台灣人持續的反抗,才建立了今日的台灣民主制度。這個民主也應稱為 「九六共識」,以便區別馬英九常吹噓,由蘇起所虛構的 「九二共識」。這才是台灣民族,才是身為台灣人都應該感到驕傲的台灣民族。

(譯者為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電機系博士班學生;原文請見 http://zen.sandiego.edu:8080/Jerom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