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2011年2月11日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轉載:你還不知道這是場戰爭?

http://drspieler.blogspot.com/2009/09/krieg.html

你還不知道這是場戰爭?


看 到阿扁夫婦被判無期徒刑,連手下馬、林被重判,法官充滿「道德」抽象的文字,居然也可以拿來當作判刑的條件,彷彿回到那中國歷史黑洞吃人禮教的年代,這是 台灣版「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一切倒退到黑暗時代,要說這不是赤裸裸的清算鬥爭,那也太天真無邪。要問阿扁犯了哪一條,不正是中國的「反分裂法」?



早 在李登輝時期,就指出台灣是處於「寧靜革命」,當時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了不起不過十萬人,大多數地抗爭也不過是幾千人甚至只有幾百人而已,而革命的對象, 即使李老帥不明說,也知道對象是誰。然而主宰國家宣傳機器的媒體,國家機器的再生產機構教育界....,卻是牢牢地掌握在最反動、最封建、最法西斯的一群 人手中,你以為這些人會自動退位?台灣人好像沒有經過太大的陣痛,整個台灣社會似乎是從威權專制成功地轉型為民主,這場「寧靜革命」看似成功,而反動勢力 不過是勢頭稍微消退,隨時等待機會,捲土重來。



而 從阿扁第一次因KMT分裂而選上總統,台灣的民主好像是穩固了,許多人還以為台灣從此真正民主進步,而不察覺其實台灣是一直處於險境。處於險境,不只是因 為中國對台灣的虎視眈眈而已,另外真正的危機是,有人為了奪回權位、保住權位,可以和他們過去的宿敵共產黨聯手、甚至是寧可歸順中國,也不願意讓台灣人爬 到頭上,寧贈友人不予家奴,這句話有聽過吧?



戰 爭不一定是動刀動槍,台灣價值vs中國價值,本身就場戰爭,KMT跟CCP的太子黨們,早就合流了,這不只是民族主義,還有水乳交融的利益交換。戰爭輸 了,就是「兩岸共同市場」、簽ECFA;輸了,就是台灣成為中國的邊陲,而且是好幾個世代無法翻身,高科技業會全面出走,以後台灣就剩高污染的工業和服務 業了,其他不想哈腰鞠躬的,全淪為弱勢,那將是馬克斯所描寫19世紀的最悲慘受宰制的「無產階級」。



在 戰爭中,能夠存活,再來贏得戰爭,才是最要緊的。所謂的道德、自命清高,連對存活都沒有幫助了,更不用說是對贏的幫助,贏不了,也不用怪對方不擇手段,不 用怪對手消費異性對他的遐想,不用怪司法不公、媒體不公,也不用怪黨產作怪,因為這些都是戰爭中可用的資源、可用的手段。這是場戰爭,別說你不知道。別人 是用「無限戰爭」的方式在打,而有人卻還在乎在統媒前的媒體形象。



要說戰爭,就會有傷亡,阿扁在這場仗中,不就是要被斬首的目標嗎?你以為莫拉克颱風後,會有多少人自動覺醒?在馬騜的「鞠躬十秒鐘」聲中,又有多少原先鬆動的,又重新信馬?



這是場戰爭,不但如此,還是場爛仗。想讓子孫們繼續在台灣繼續昌盛繁衍嗎?而且不用當中國人!反共必勝!建國必成!

轉載:此「中國」,非彼「中國」,戳破「野蠻中國」的面具

http://gotaiwan520.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840.html

此「中國」,非彼「中國」,戳破「野蠻中國」的面具

近日台灣國史館有關民國百年人物所產生的爭議,清楚的說明此中國,非彼中國。「中國」這個名稱的誤用與濫用正撕裂著台灣社會。

馬政府施政不佳,只能無恥的以「中國」與「阿扁」這兩個議題作為遮羞布。

看到許多「好」朋友,即使阿扁已經被監禁了兩年多,還天天以咒罵阿扁「麻醉」自己;面對「中國」這塊講不清楚,說不明白的神主牌,就像被幽魂纏身一樣,渾身無力,縱使對於馬政府的昏庸與無能有極大的不滿,也只有默然承受,「敢怒而不敢言」,令人不禁心生憐憫。

「中國」到底是甚麼東西?就讓我們講清楚,說明白。

多數台灣人民具有「中國情結」,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思鄉情結」,一種家族世代傳承對故鄉傳統的思念與憧憬。這是一種無可厚非情感,就台灣這個文化多元的海 島國家來說,我們應該鼓勵並加以發揚,以豐富台灣的文化內涵。就像每年紐約市的愛爾蘭裔所舉辦盛大的聖派翠西節大遊行,還有各地不同族裔的節慶,它們不只 增添當地的風情,促進不同族群間彼此的了解,也帶來豐富的商機。

相對的,台灣民主化以來,以目前馬英九為代表的政治人物,惡意操弄以上所說的「中國情結」,營造一個既不具備國家實體,也沒有文化特質的「幽魂」,它正在撕裂著台灣社會,甚至危及台灣的國家安全。

傳統的「中國情結」具有文化的特質,它有包容性,我們稱之為「文明的中國」,應該加以發揚;而近年來撕裂台灣的「中國」是一種以類似法西斯主義的黨國幽魂所借屍還魂的狹義國家主義,缺乏包容性,我們稱之為「野蠻的中國」,必須加以破除。

「文明的中國」充塞於日常生活之中,它無影無形不容易加以明確的界定。膚淺的「野蠻的中國」只要稍加留意,很容易戳破它的假面具,讓它無法作怪,繼續危害台灣社會。我們列舉一些新近的新聞事件,以認識「野蠻的中國」憎獰的面目:

國際世界人權日,2010年12月10日,在挪威奧斯陸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上領獎的是一張空座椅。一個「野蠻的中國」阻止他的國民出席受領世界最高榮譽之一的和平獎,只因為受獎者與當局有不同的意見。稍早之前,中國還公然以其所謂的經濟實力要脅各國杯葛頒獎典禮。

又一個「野蠻的中國」經由參與國際貿易體系獲利,不思回饋,反而以諸如不公平的匯率制度與稀土禁運等野蠻行為破壞國際貿易體制。

回到國內,馬政府為了鞏固政權,利用「野蠻的中國」恫嚇台灣人民。以拼經濟為名,不顧人民反對,剝奪人民行使直接民權的權力,忽視國家主權與「野蠻的中 國」簽訂喪權辱國的 ECFA,並野蠻的挾國會多數包裹過關,規避人民的監督。這個「野蠻的中國」掌握公權力與媒體,打壓反對勢力。任意的擴權,遇事卻只會推拖,完全沒有擔 當。

綜合以上,無論國內或國外,所有「野蠻的中國」的行徑,都是藉由「思鄉情懷」鼓吹民族大義所建立的黨國宰制系統,具備美國人權鬥士杜伯斯﹝Du Bois﹞所說「幽魂」的特質,說明如下:

  1. 經濟系統:社會資源分配權的獨斷,獨惠特定族群。例如公教人員享受退休俸存款 18 % 的利率。
  2. 價值系統:混淆的多重是非評定的標準。例如台灣的司法體系受到控制,對於政敵拼命的抹黑,無端的指控。
  3. 暴力系統:公權力的濫用。例如228白色恐怖與新近陳雲林訪台警察砸毀上揚唱片事件等。
  4. 知識系統:愚民教育。例如強制加重高中課程文言文、中國歷史比率。
  5. 政治系統:例如設置高門檻來否定與拒絕直接民權的行使,甲種特考死灰復燃等。

這些「野蠻」的行徑,無論來自國內或國外,都將阻礙台灣民主進步,破壞社會和諧,台灣人民不能坐視。

台灣人民,讓我們一起認清「野蠻的中國」的面目,共同驅趕這個邪惡的幽魂確保「文明的中國」能在台灣發揚。

轉載:中華民國的「名目」才精彩[凌瑞坤]

http://tw.myblog.yahoo.com/juikun-26/article?mid=-2&next=17&l=a&fid=6

新春伊始,時序進入2011年,中國國民黨挾其媒體勢力,必然大肆置入性行銷「精彩100」,抬出「中華民國」的神主牌舞弄一番,自「愚」「愚」人!中華民國已然名存實亡,這是國際社會普遍認知的事實,並非台獨人士的惡意詛咒。對此,號稱具有國際觀的法學博士馬英九,自然心知肚明,故而以「精彩100」取代「建國百年」。對於鮮少說實話,做實事的馬英九來說,實屬難能可貴!

對於中華民國早已滅亡的事實,還是不厭其煩地再次簡單論述:一九七一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不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代表,並立即將「蔣介石的代表」逐出聯合國(to expel forthwith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hiang Kai-shek from the place which they unlawfully occupy at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 all the organizations related to it.)。決議文中以「蔣介石的代表」取代「中華民國代表」的稱謂,即是證明國際社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繼承」(對這個詞彙過敏者,也可選用「取代」、「替換」、「接手」…)中華民國的意義表示。自此,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就失去了合法性與正當性,簡單說,就是「滅亡」(對這個詞也過敏者,可選用「消失」、「不見」、「嗝屁」…)了。

「中華民國」這塊招牌既已遭註銷失效,國民黨政府只好巧立諸多「名目」,在國際上矇混過日。中華民國的名目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才是無比精彩!例如參與國際性體育競賽時使用的名稱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名稱是「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新聞局對外國的文宣還稱呼自己是「中華民國在台灣(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駐外單位多自稱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商務代表團」…等等。特別是以「中華旅行社」作為駐香港代表處的名稱,最堪稱別出心裁!

若然,中華民國確實以國家的身分繼續存在,何以要在國際上使用一些奇怪的稱謂?國名本身即應具有排他的、明確自我指涉的功用。所以,吾人看到、聽到USA即是指美國,美國也不需特別說明自己是「in America」的「USA」,美國人更不需大費唇舌地告訴別人:「I'm American from USA」;相同地,GB(Great Britain)即是指涉英國,英國政府也不會以「GB on England」來自稱。準此而言,「ROC on Taiwan」本身即是一個荒謬的命名,因為該命名的內含邏輯中暗示著,有另一個ROC存在於Taiwan之外!

儘管台灣主權獨立是一個不可抹滅的事實,但在法理上,卻無法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造成台灣人民國家認同錯亂。有些人將這種亂象歸咎於國際社會的勢利與現實;事實上,國際社會再怎麼現實,也還是得遵循普世公認的原則與價值。中華民國早已滅亡,國民黨的「精彩100」,像是在替死人化妝。撲粉擦脂的幽靈、殭屍,再怎麼栩栩如生,也不會是個活人!台灣頂著「中華民國」這塊已經失效的招牌,儼然是個「活死人」,又要教國際社會如何承認?一個活生生的人,硬要以死人的身分證字號申辦信用卡遭到駁回,豈能怪罪銀行「歧視」?

台灣人,你還能繼續這樣「精彩」下去嗎?

轉載:台灣國家進化論[陳隆志]

http://www.taiwanncf.org.tw/newsletter/2010/speech20101104.htm

有關「台灣國際法律地位過去未定,現在已定」的論說,我個人提出「台灣國家進化論」。台灣國家進化論是認為台灣在1952年《舊金山對日和約》生效,日本正式放棄台灣(包括澎湖)的主權之後,台灣國際法律地位未定。隨著時間的經過,國內外情勢的演變,台灣政治的民主化與本土化,落實主權在民的精神,使台灣由被軍事佔領地進化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國際法律地位由未定變為已定。


Ø 台灣國家進化論

台灣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軍事佔領地,演進為一個主權獨立的自由民主國家。這個演進的過程,自1895年起,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1895年至1945年: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1895年,中國清朝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

第二、1945年至1952年:台灣是盟軍軍事佔領下的日本領土,蔣介石的中華民國軍隊代表盟軍軍事佔領台灣,並沒有取得台灣的主權。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國民黨政權流亡到台灣,開始軍事戒嚴統治。1952年《舊金山對日和約》生效,日本放棄對台灣(包括澎湖)的主權及一切權利,並無提及台灣的歸屬,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因此懸而未定。

第三、1952年到1987年:中國國民黨流亡政權將台灣繼續置於軍事戒嚴的威權高壓統治之下,台灣人民被剝奪了基本自由與人權。這個階段是沒有合法性、正當性的軍事佔領統治。

第四、1988年到現在:1987年7月政府解除戒嚴之後,1988年開啟台灣民主化與本土化的階段,台灣歷經政治民主化、本土化的改革過程,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等階段,達成有效的人民自決。台灣人民落實聯合國憲章及國際人權公約所宣示的人民自決,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發展獨特的經濟、社會與文化制度,台灣演進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台灣雖然已進化為一個國家,但還不是一個正常化國家。要成為一個正常化國家,需制定台灣憲法、國家正名憲法化及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Ø 新生國家理論

有關「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過去未定,現在已定」的論說,也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新生國家理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主張。

「新生國家理論」強調台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誕生出來的新生國家;它不是繼承中華民國,也不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分裂出來的國家。1949年到1990年,台灣具備人民、領土、政府與對外交往的能力等國際法上國家的客觀要件,排除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干預,形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independent political entity),1990年之後,再發展為「事實上(de facto)的獨立國家」。

根據「新生國家理論」的說法,1945年以前,台灣是日本的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華民國軍隊代表盟軍來台進行軍事佔領。1952年生效的《舊金山對日和約》日本放棄對台灣與澎湖的主權、一切權利與主張,但沒有提到台灣主權的歸屬,造成台灣既不屬於中華民國,也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國際法律地位未定。

1949年中國國民黨政權因為國共內戰失敗流亡來台灣,對台灣人民來講,中國國民黨政權是一個失去祖國的亡命政權,沒有得到台灣人民的同意,軍事佔領當時還是日本領土的台灣。1949年到1990年期間,台灣有固定的人民、土地,以及存在一個事實上不受外界干涉獨立與有效統治的政府,形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

1990年以後,台灣推動政治民主化與本土化,歷經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與二次政黨輪替。台灣有固定的土地、人民、由人民選出獨立有效管轄的民主政府與對外交往的權能,國家的客觀條件都具備,成為「事實上」(de facto)的獨立國家。

最後,「新生國家論」者主張,台灣未來必須要經過放棄「中華民國」,以及向國際社會清楚表明台灣人民要獨立建國的意志,台灣才能成為一個「法理上」(de jure)的獨立國家。以上這兩個程序,可以透過「以台灣的名義申請為聯合國新會員國」一兼兩顧,使台灣變成一個法理上獨立的國家。

轉載:中國歷史上的政學要角 確證「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09-16

http://www.longson.idv.tw/vj/index.php?id=647

台灣南社 台灣北社 台灣中社
台灣東社 台灣客社 台灣綠盾
台灣教師聯盟 公投護台灣聯盟
台灣社    教育台灣化聯盟

聯合聲明

中國歷史上的政學要角
確證「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


爭 議蠭起的「高中歷史101課綱」第一章「台灣的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族」中,規範要求加入「有關台、澎的文字記錄始於三國東吳與隋代的相關爭議,一併討論」。 明知議題「爭議」強要列入課程「討論」,實為歷史教育所罕見。為恐許多高中歷史教師與學生事象不明,所以本文也加入討論。

歷來中國共產黨與 中國國民黨都認定「台灣自古即屬於中國」。中國政要與學界的牽連、比附的功力超強,在秦朝以前,東望大海,一片蒼蒼茫茫、幽幽渺渺,結果幻想、臆測,傳述 海上有仙人,飄居於由五隻大海龜背負的五個仙島上。五個仙島分別為蓬萊仙島、方丈仙島、瀛洲仙島、岱輿仙島、員嶠仙島。結果中國學界就有人發揮高度聯想能 力,取岱輿、員嶠兩個仙島的第一個字「岱員」,認為秦代以前中國就知道有台灣;「岱、員」正是指台灣和澎湖。

事實是,台灣的名稱,從埋冤、大員、台員、大灣到「台灣」二字的正式出現是在明末萬曆年間十七世紀的二十年代,與先秦就出現的「岱、員」相差一千八百年以上。所以,比附「岱員」就是「台灣」乃是心理機制,全非歷史事實。

199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表統一白皮書,認定「自古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與中國國民黨中國史觀中認為台灣屬於「中華民國」(中國)的領土,台海兩岸兩中國 的共同歷史根據乃是「三國志」孫權傳:「將軍衛溫遣諸葛直以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得夷洲數千人還」;以及「隋書」中說:陳稜將軍率軍攻打「流求」,「擊 走之,進至其都,頻戰皆敗,焚其宮室,虜其男女數千人,載軍實而還。自爾遂絕」。以上「三國志」、「隋書」夷洲、流求「記載」,就是國、共「中國」認定台 灣自古即屬於中國的「歷史根據」,也是今日高中歷史課綱,國民黨的意識形態非發揮在教育體制中不可的政治堅持。

夷洲、流求是否就是台灣,自清末至今已有130年的爭議,加入論戰戰局的包含中國、台灣、日本、法國等多國學者。有的認為不是指台灣而應當是琉球,答案如果被接受,日本沖繩縣甚至釣魚台的領土歸屬便又會點燃學術與政治戰火,引起日、中的緊張。

史料短缺與混沌,台灣是否因「三國志」與「隋書」的模糊文字「自古即屬於中國」,將會陷入永無定論的學術紛議,但政治的決志卻可以碾碎所有的異見,以飛彈與政經力道統一答案,並且不容置疑!

其實,因夷洲、流求的記載,在「自古台灣即屬於中國」的定見中,幾百年來,中國也有無數政治與學術要角明確表示「自古台灣不屬於中國」,品類繁多,不一一臚列,僅引述如下:

康熙皇帝:「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
雍正皇帝,「兵部議敘福建官員功得旨」:「台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
鄭經:「東寧(即台灣)偏隅,遠在海外,與中國版圖,渺不相涉」。
施琅(鄭成功叛將、清侵台將軍):「台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也」。
黃宗羲(明國學者):「台灣者,海中荒島也」、「台自破荒,不載版圖」。
沈光文(明國遺老,太常寺少卿):「閩之海外有台灣,…自開闢以來,不通中國」。
郁永河(遊台作家,「裨海記遊」作者):「台灣遠在東海外,自洪荒迄今,未與中國通一譯之貢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作者):「琉球…更南,則東番(指台灣)諸山……自昔不通中國」。
由以上中國皇帝、大臣、學者的認知與常識,可見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未屬中國」、「未入(中國)版圖」。歷歷佐證,史實不斷做堅強的言說。

中 國對台灣的所有權概念,在清國以後才漸漸形成。乾隆年間的五巡台學使者張湄在「重修福建台灣府志」中表示:「是郡(台灣)遠隔重洋,自昔未歸職方,不見紀 傳,宋元以後,稍從雲霧晦蒙中指而識之曰琉球國,曰澎湖,絕無以台灣稱之者」。清國雍正年間的廬州知府藍鼎元說:「台地宋、元以前並無人知」。

即 便到清末光緒年間所制作的「台灣地輿全圖」中的「台灣前後山總圖說略」,也清晰表示:「窃惟台灣四面皆海,前明始知海外有此地,為鄭氏據之。自康熙二十二 年討平,收入版圖」。甚至連首倡福建巡撫兼轄台灣巡撫,治理台灣一年一個月的沈葆楨,也在對光緒皇帝的奏摺中表示:「窃惟台灣,始不過海外荒島耳。自康熙 收入版圖,乃設府治」。無數的清國官文書與民間文獻,在在顯示中國直至清國時期對台灣自康熙時代始「收入版圖」的政治常識與共識,絕不是中國的共產黨與國 民黨意識形態的「自古台灣即屬於中國」。

曾隨日本明治維新名臣大久保利通到清國的北京與中國談判牡丹社事件的美國前駐廈門領事官李仙得在清國同治年間1871年曾提出報告表示:「台灣地方,本非中國命名。於1430年時,方有中國人到此。自是至今,而全台所有地方,中國仍未週知」。

類似的認知,中國對台重要智庫的重量級人物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的祖父、中國清末民初的大學者章炳麟也說:「台灣明時,無過海中一浮島,日本、荷蘭要相奪攘,亦但羈縻不絕而已,未足云建置也」。

章 炳麟話中有兩大重點:一、一直到中國明朝時代,台灣仍未納入中國版圖,「未足云建置也」。二、「日本、荷蘭要相奪攘」。其實當時對台灣存覬覦之心的不只 日、荷,西班牙、葡萄牙、美國、法國等等,都懷有強大的野心,也不斷尋找政治藉口。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古台灣即屬於中國」就是一種政治藉口;高中歷史課綱 草案明文要求加入「有關台、澎的文字紀錄始於三國東吳與隋代的相關爭議,一併討論」,也是對中國「終極統一」台灣藉口的一種實踐。

中國對台 灣的領土野心現在是歷史的最高峯。全球戰略的軍事價值與經濟利益,使中國不斷引證模糊的歷史文獻,實證對台灣領土的所有權。然而在中國明朝時代,荷蘭人與 中國征戰澎湖,為防攻戰殺傷,明國官員暗示荷蘭可以往台灣發展,並達成協議:荷蘭同意撤離澎湖,明國對荷蘭佔領台灣不加干涉。可見「自古台灣不屬於中 國」,中國政府對歷史上不屬於自己的領土也沒有防衛的決心。在這一方面,目前台灣全國已有許多台灣史著作,如果無暇廣泛閱讀,李筱峯教授和沈建德博士有許 多精彩的論述,值得認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