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轉貼:不是神經錯亂問題,是訓練問題[南嘉生]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轉貼:不是神經錯亂問題,是訓練問題[南嘉生]

引用自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12434505.html

不是神經錯亂問題,是訓練問題(南嘉生)

李筱峰教授寫這篇「我為什麼不是中國國民黨黨員?」(自由時報,2010年5月9日),文中舉例很多國民黨的缺失,如「沾滿血腥的黨」、 「侵占國產的黨」、「反民主自由的黨」等等,幾乎每一樣都出現國民黨自我標榜的內容恰恰是他們譴責別人的詞語,而自我標榜者不認為自己所做的那些反面行為 是可惡的,而對他們譴責的對象所施予的罪刑、語詞羞辱有甚麼不對。我們或許會將這種現象簡單一句「這是泛藍軍現象」帶過,但對西方先進國家國民,卻一定會 認為這種現象不可思議。
認為某一個人是雙重標準,僅能舉少數幾個例子、強調某一類狀況會出現這種情形,像這麼廣泛 的價值錯置,並且嚴重對立、相反,僅以所謂雙重標準是不足以說服是人的。

而且這種嚴重對立矛盾的兩套說詞不僅讓一兩個人 相信,而是讓一大群人、過半國民都相信,還是長期相信,並且在曾經民主的世代中過活,依舊以相信國民黨那套邏輯在過活,那就不應該僅僅是「雙重標準」可以 清楚解釋了。

很多人將這樣的現象歸因於中國文化、國民黨不強調邏輯推理,的確是這樣。這也是洗腦作用。然而許多在台灣的 中國人,他們雖然深藍、在政治上不通,但你不能懷疑他專業上的「通」,在專業上,他依舊可以和其他西方專業學者一樣,以非常符合羅級的方式推理、寫作文 章,也能有不錯的創作,所以說他們不通邏輯是不對的,他們僅在政治不允許他邏輯「通」的地方「不通」而已,其他方面都很通。

拋 開藍綠,就教育與國家的角度來看,我們真的要問這樣的知識份子是怎樣的知識份子呢?

我認為這種人其實是另一種型態的「技 藝」人。他們在自己的技藝方面非常精通,但超過他們技藝部分就很有問題。更精準的說,這一個體制不允許人民去思考有關政治體制、社會與思想層次的問題,以 致於所有的教育、訓練與研究都在強化非上述部門的專精部分。因此這些人在社會上的各個領域都可能有很大的發展,並且從專業領域上得到相當被肯定的地位。因 此若我們這一個社會要在他那一個領域中找到權威、領袖,甚至進而推展出所謂的社會菁英、意見領袖,他們都非常勝任。然而他們利害的地方也僅在那一個領域 中,超越那個領域之後,他們就不一定利害,甚至夾在他本業與他業之間的某些跨領域的東西,特別涉及法政方面,我們就不應該對他們有過度期待。因為在專業領 域中,他在長期浸淫及各種批判、審查過程中,已經被訓練、要求成謹守邏輯與專業要求的專業人,而這些領域有很多又不具有政治上會干預的意識型態及權力,所 以他們很能在這個條件下發揮己長。一旦有所跨越領域,原有那種嚴格要求與訓練就不存在,他們的思考及所下的結論就容易任意。

我 們並不是說他們不會重視他們由專業出來的邏輯、推理訓練,而是他的訓練過程僅在自己的領域中進行「解秘」,跳出那個領域之後,他不知道新領域中有多少外在 條件限制,使得他的推論會出現怎樣的問題,因此他會將以往所受到的訓練,也就是從小堅信不移的某一些信念當作重要的前提或結論,以之來輔助他對這一個新 的、非他專業的未知領域的推理。如此出現的結論自然會受到「從小堅信不移」這樣訓練所「污染」,從而得出不像他專業領域那般專業等級的結論。當這種人一旦 以社會菁英人士出面發言時,他的精準度不一定高於其他非所謂的社會菁英,然而社會對他專業肯定的評價讓他發揮逾越他在非本業應有的肯定與影響力,從而產生 誤導作用。

換言之,這樣的技藝人本身就不具有在社會上發揮逾越專業應有的影響力。

更精 準的講,其實在專制文化訓練下的人,除了他在職業本門上「被迫」不斷自我校正外,其他有很多地方,除非自己願意深入思考,否則就會反應出專制教育給他的那 種反射性反應。這絕對不是他們的錯,而是訓練他們的教育本來就要給他們的東西。接受越完整,反應越如此。在這樣的社會中,接受相對高的學校教育比相對低的 教育有比較強烈的反射性反應;在社會環境中,越封閉的社會比越開放社會有更強烈反應。

比之更深入的另一個議題,教育、邏 輯思考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是他職業、接受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些人的專業訓練意義僅因為他職業或偏好上是專業訓練,不是生活。所以他在專業場域如 教室、研究室、實驗室中,他以專業及其一切訓練做為他回應環境挑戰的身段。離開這些場域後,他的反應又不一樣了。那甚至不是專業非專業的問題,而是專業訓 練的基本要求有沒有進入他的生活中。

只要他的專業訓練的基本要求有進入他的生活,面對李筱峰教授所提的任何一個案例,即 使僅僅只有一個,也都將讓他深思不已,進而使他即令不挺本土勢力,至少他會是中間選民,或者中間反國民黨的人。

曾志朗在 香港看東亞運跆拳賽的表現就是明顯的案例。曾志朗在非他本業的心理學方面的展現風格,讓很多人側目,曾志朗的批判「拿出你們的良心來執法」、影響力(政務 委員)讓該場台灣裁判鄭大為受到懲罰。但非專業的曾志朗對?還是專業的鄭大為對呢?熊秉元教授有深入討論。「<熊出沒注意>送溫暖給災民」(蘋果日 報,2010年1月27日)。

熊教授的一段話「曾志朗態度強悍,張牙舞爪,架式氣焰和國會裡的演員一般。然而,從專業 的角度來看,到底誰是誰非,誰的判斷比較可信呢?!」可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的表現下精彩結語;「鄭大為的瑕疵,是沒有面對媒體的經驗。(反躬自問,又 有多少人有?)因此,情急之下,才會直接說出:「我是靠耳朵按鈕」和「該道歉的是曾志朗」。仔細斟酌,這兩句話都是持平之論。鄭大為其實沒有錯,錯的是曾 志朗,錯的是跆拳道協會,錯的是眾口鑠金的網民/大眾。」替本文為「專業者在非專業部門做不當影響」這樣的論述下最好的ending。

(作 者為經濟學者,專研經濟與制度)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