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服貿協議就是賣台協議[王塗發]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服貿協議就是賣台協議[王塗發]

服貿協議就是賣台協議

王塗發
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退休教授
2014/03/23

三月十八日數百位學生攻佔國會議場,要求退回服貿協議,為台灣歷史寫下可歌可泣的一頁。這些學生的表現,不僅令人感動,也讓我重燃對台灣的希望。

馬政府雖一再宣稱,與「大陸」(馬政府不敢稱「中國」)簽署服貿協議是為了要落實貿易自由化,以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若不簽署服貿協議,就不能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就無法國際化,但其實是假國際化與自由化之名,行「中國化」與賣台之實。TPP是美國所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美國已宣稱,任何國家只要願意接受TPP要求的條件都歡迎加入,所以台灣能否加入TPP而國際化,完全與是否簽署服貿協議無關,簽署服貿協議更不是加入TPP的必要條件。

而現在馬政府所簽署的服貿協議,本質上完全違背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史蒂格利茲(Joseph Stiglitz)對自由貿易協議所提出的三大原則:
一、對等原則:任何貿易協議必須是對等的;
二、任何貿易協議都不應把商業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三、談判過程必須透明化。因為不對等,又將少數財團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而且是密室黑箱作業,所以實質上是一份賣台協議。

馬英九講的很清楚,服貿協議是ECFA的後續協議。事實上,服貿協議乃是要進一步具體落實ECFA,是要完成「一中市場」的建構,使台灣完全「中國化」,而淪為中國經濟的附庸,讓台灣無聲息地被中國併吞。簽署ECFA之後,台灣每年對中國投資都超過100億美元(2011年高達131美元),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例持續提高到目前已超過54%,已造成製造業空洞化。服務業的產值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 (GDP)的七成以上,就業人數占六成多,簽署服貿協議將造成服務業空洞化,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將遠甚於製造業受到ECFA衝擊所造成的影響。

馬政府強辯說,台灣對中國「大陸」開放的項目仍有很多限制條件,不會傷害台灣的服務業,例如電信、海運、倉儲、貨運承攬…等服務業之總持股比例需低於50%,不具控制力。這完全是依照中國的標準來界定投資者對一家公司的「控制力」。因為中國是以國營企業為主,且政府介入市場程度甚深的非市場經濟,要對一家公司具有控制力,持股比例必須超過50%才辦得到,但是台灣是以民營企業為主的自由市場經濟,企業之股權分散,只要是最大股東,即使持股比例不到20%,都可具有絕對的控制力,這也是台灣與中國基本上不對等之處。

例如財政部對第一金控公司的持股比例僅佔13.35%(最大股東),但擁有7席董事,還兼董事長與總經理,就對第一金控公司具有絕對的控制力。而馬政府開放單一中國的銀行得申請投資台灣上市()銀行、金控公司的持股比率提高至10%(如加計中國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15%);參股投資金控公司子銀行的持股比率可達20%以中國四大國營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與中國銀行)中的任一家之資產(2012年底最大的中國工商為新台幣84.4兆元、第四大的中國銀行為新台幣61元)都超過台灣所有銀行的資產總和(2012年底為新台幣36.2兆元),中國的銀行要併吞台灣的銀行是輕而易舉,更不用說要取得10%至20%的股權。馬政府如此開放金融交流,正是開啟中資銀行前來併吞台資銀行的大門;等於歡迎中國來掌握台灣的金融體系,進而掌握台灣的經濟命脈中國要買台灣的確比用武力打台灣容易得多。套句馬的話,如果這不是賣台,什麼才是賣台!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