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
民間司改會剪報 電子報
李家同:如果我被殺!
2010-03-12 聯合報
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如果我被殺,只要一息尚存,我一定會告訴殺我的人,我絕對寬恕他,也會為他祈禱,更會要求友人照顧他的家人,尤其要使他的孩子不再留在社會黑暗的角落。如果我無法說這些話,我也無所謂,因為我的太太和女兒絕不會痛恨殺我的人,她們一定會為他祈禱,也會照顧他的家人。不僅如此,我的學生不會有一個人希望他被處死刑。
我並非善惡不分的人,我當然知道殺人是不對的,但我更知道,我們心中一定不能有任何恨意,更不能有報復的心理。尤有進者,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寬恕最能帶來心靈上的平安。前任教宗被刺,康復以後,立刻到監獄去探訪那位刺殺他的人,而且始終面露慈祥的微笑。現任教宗去年又被攻擊,事後也立刻去探訪那位攻擊他的人。
有一位美國年輕女孩,到非洲替窮人服務,不料被刺身亡,她的爸爸飛到那裡處理後事,目睹當地的窮困,回國以後,募了很大一筆款項,成立了一個機構,專門幫助那裡的人,這位爸爸從來沒有替他的女兒尋求任何的報復。
美國有一種人,叫做阿米希(Amish)人,他們是和平主義者,二○○三年,一位帶槍的人進入了他們的一所小學,開槍殺小孩,然後自殺,五位小女孩身亡,兇手自殺幾個小時以後,一位阿米希人立刻去安慰這位兇手的太太,表示了對她丈夫的寬恕,一位阿米希人擁抱了兇手的父親長達一小時之久。大批阿米希人出席了兇手的葬禮。最後,這些阿米希人還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以金錢幫助兇手的家屬。
歐洲一直是個國與國之間冤冤相報的地區,但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一切都已過去,誰也不再記得當年的仇恨,歐洲的和平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反觀非洲地區,國與國之間,似乎永遠有著不能忘卻的仇恨,這些仇恨帶來了戰爭,當然也導致非洲的貧困。
在國人強烈反對廢死刑之時,不妨看看國際間對死刑的看法,一共一三九個國家沒有死刑,也就是說,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國家都已不再執行死刑。歐盟是全體沒有死刑的,最近廢止死刑的國家是蒲隆地和多哥,都是非洲國家,美國和中國大陸仍在執行死刑。可是,從未有人說,美國和大陸是犯罪率極少的國家。
每一次有一個國家廢止死刑,羅馬競技場就會點燈,以示慶祝,這個競技場已是廢墟,但是,當年這是殺人的地方。競技場成為廢墟,歐盟國家廢止死刑,是人類進步的象徵也。
國人應該冷靜下來,好好思考執行死刑背後隱含的想法,也更要看看為何有這麼多的國家不再執行死刑,為什麼這些沒有死刑的國家並沒有很高的犯罪率,那些有死刑的國家也沒有很低的犯罪率。
可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該不該寬恕我們的敵人?阿米希人是心靈上最有平安的人,而他們也是絕對實行寬恕的民族。他們的寬恕是鐵一般的事實,兩位教宗的寬恕也是鐵一般的事實,我們的社會,能不能至少探討一下寬恕的意義?
我已過七十,也不能說從未有人對我不好,但的確我的內心深處,絕對沒有對任何人有怨恨之情,我一直過得平平安安,就是這個緣故。
我們常聽說大家要療傷止痛,很多人以為要療傷止痛,一定要使正義得以伸張,但是,正義常常是盲目的。我們必須記得前任教宗所說的話,「和平建築在正義之上,正義建築在寬恕之上」,我們的社會,應該要注意「寬恕」的重要性了。
司法盲點更堪憂
2010-03-12 自由時報
段正明/律師
死刑執行的問題,並不深奧難解,主要牽涉到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是社會正義實現的心理問題,不管是陸正案或是白曉燕案,其實被害者家屬都是因為第一線的司法偵查完全失去嚇阻和預防的功能,而第二線的刑事審判與證據又拖延過久,所以導致被害人的受傷的情感難以平復,再加上被害者處於孤立而只能靠自己的臆測去想定加害者的可恨,因此就會把對於加害者的報復心態變為支持死刑的激情,但若是仔細去想,就會發現問題是台灣這個司法階級封閉體系,並未給予被害者應有的保護,被害者難以在司法中得到心情的平復,而法和平性自然也難以求得。
第二個層次其實就是警察機關根本性改變的問題,刑警辦案在我國永遠處於突破心防,媒體為了求得收視率,也從不尊重被害者或犯罪嫌疑人的名譽,一幕一幕的被害者傷心落淚哀痛欲絕的畫面重複著出現,自然加深社會對於犯嫌的仇視。而刑事警察不受重視,一般警察對於法醫及科學鑑識和現場重建基本常識的欠缺,加上濫情而毫無法律概念的本土劇集的推波助瀾,也只是讓被害者報復的心態更加嚴重,但對於事實真相的獲取卻毫無助益,這種盲目而濫情的不正義才是台灣司法的最大盲點,蘇建和案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或許對於被害者的照護以及被害者訴訟參與角色的加重,以及司法警察素質的提升及科學鑑識辦案的加強,比死刑廢除與否更應值得吾人慎思!
死刑為不進步政府卸責
2010-03-13 中國時報
陳祥明/北縣永和(專業翻譯)
如果我是被害人家屬,我也無法原諒加害人;但是,我願意為王清峰部長堅持個人信念的勇氣鼓掌。
在一面倒的批判聲中,法務部長請辭獲准,至少可以平息可能的政治風暴。死刑存廢始終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議題,而在今日台灣社會氛圍下,廢除死刑似乎尚無法得到多數共識,其背後隱藏是自古華人社會所謂殺人償命的報復觀。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或許可以明白台灣社會畢竟仍未進步到具備可以理性討論某些特殊議題的成熟度。人民的感知與法律的真正實踐,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落差。如果,憲法真的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而憲法所保障人民的生存權亦包含了生命權,那麼,不執行死刑才真正是依法行政啊!只是,被害家屬心中的怨恨,早已凌駕了法律面的思考,加上長期以來法家思想在華人社會的盤根錯節,才使得承襲中華文化的台灣跟大陸一樣,認為一命償一命才是天道有命,報應不爽。
然而,死刑除了可以安慰受害者家屬的傷痛,它更可以替一個不進步的政府找到卸責的缺口。所有的犯罪,不都是來自社會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嗎?優勢者欺凌弱勢者,弱勢者被逼迫到社會邊緣,主動或被動地形成反社會性格,進而轉化成犯罪行為;至少有部分原因也正是因為國家與政府沒有負起應負的責任。於是,死刑成了分攤政府責任的工具之一。
筆者真的期望政府能真正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或許,有一天,台灣社會更成熟了,可以理性討論廢除死刑。
王部長辭官之後呢
2010-03-13 蘋果日報
李中志/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資訊科學教授
一向未能「謹言慎行」的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深夜為文昭告天下:「死罪者免死」,為我國對死刑存廢的討論,捲起千堆雪。筆者一方面對王前部長以個人的價值觀凌駕法律之上,不敢茍同;另一方面,卻又對王前部長廢死刑的理念,深表贊同。於是為文呼籲王部長為其理念辭官,並以此促使政府,以更根本的方法解決此一爭議。但不克拙文刊出,王前部長已於11日深夜提出辭呈,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行政院旋即批准。
王部長求仁得仁,為她在法務部長任內充滿爭議的行事作風,畫下完美的句點,在我國漫長的廢死刑之路,她必被永為傳誦,筆者在此表達敬意。但面對此一發展,卻也凸顯馬政府無意為國人開拓新思維,只一味敷衍不同意見的鄉愿作風。
廢死刑未成主流
批准「麻煩製造者」的請辭何其容易?但問題解決了嗎?台灣社會對廢死刑並不贊成,一個不替馬政府製造「麻煩」的法務部長,就只能把定讞的死刑犯,一個接一個拖出去斃了。釋憲或非常上訴,也不過是在枝微末節上敲敲打打,如何成事?
多年前蘇建和案鬧得沸沸揚揚時,筆者曾為一文,該文不是為蘇等三人辯護,但筆者呼籲凍結一切死刑的執行。更重要的是,筆者認為,只有總統有這個憲政高度來逕行特赦,依法凍結一切死刑的執行。當年陳水扁總統針對蘇建和案,在回應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時,曾談及此一方案,但終究陳總統不願去捅這個馬蜂窩。廢死刑之議也一直不是主流看法,後來要斃掉陳進興時,也沒檯面上人物敢說個不字。
轉眼十年,當今馬總統可是法務部長拒批執行死刑的第一人,他對死刑應該是有看法的。朝野贊成廢除死刑的人士,應該利用此機會,薦請總統,依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條賦予的總統職權,對宣告之死刑減刑為無期徒刑,如此形同無限期凍結死刑的執行,日後再循程序,以法律定之。馬總統若有強過地制法一半的決心,由立法正式廢除死刑易如反掌。
馬總統不願擔當
然而,依馬總統不願擔當的個性,好事要有份,壞人屬下做,在沒有各界一致把廢死刑當成好事前,他是不會斷然行動的。馬總統最好的策略就是看著辦,讓法務部長這個二品官繼續承受不能忍受之重。說白了,這些標榜人權與自由派的閣員,不過是馬政府封建與反改革的遮羞布。
王清峰留下來的問題
2010-03-13 蘋果日報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宣稱不願讓雙手沾滿血跡的王清峰終於下台了,接下來的問題是:她的後台老闆的雙手究竟是不是沾滿了血跡?
王馬應及早溝通
馬總統當過法務部長,他在任內批准了所有的死刑定讞案件的執行,唯一的例外是蘇建和三死刑犯。2008年3月7日,就在總統選戰正酣之際,馬英九在電視政見會上提到前屏東縣議會議長鄭太吉是在他的法務部長任內被槍斃的。這話顯然有誤,批准執行的是陳定南。不過,馬把批准當成英雄義舉則是毋庸置疑之事。按照王清峰的認知,這個人的雙手沾滿了血跡。
兩星期之後,馬囊括了765萬票。他在長考之後提名了王清峰當法務部長。王的形象清新,這項選擇並沒問題。豈知王竟然宣布要推動廢除死刑,「超級馬迷」之一的白冰冰感受到背叛的羞辱,公開表示反對。媒體報導了這件
事,馬本人當時正忙著「請益之旅」,或許因此疏忽了王將會是一個頭痛人物。政務官有個人堅持本是好事,但是茲事體大,她應該先跟老闆說清楚:「我絕對不會在任內批准死刑的執行!」如果她當初這麼做了,下台的身影就會令人懷念。
王部長究竟在幹些什麼事,馬前部長應該都一清二楚,所以可以找王溝通,包括及早決定是否換人。遺憾的是,馬並沒有這麼做。2008年6月18 日,也就是新總統上任之後不到一個月,馬在接見國際廢除死刑團體的代表時說,從整個大趨勢來看,未來的方向應該是延長有期徒刑,提高無期徒刑的假釋門檻,同時減少死刑的執行。他又說法務部長王清峰是很出名的人權律師,支持廢除死刑,也了解應該在法律、社會教育各方面,得到共識後,才比較容易推動廢除死刑。簡單說來,「將鄭太吉正法的英雄」透過與外國人談話的方式宣示他以後要放下屠刀了,王清峰的作法也得到他的肯定!
台灣政客沒誠信
持平以論,死刑到底該不該廢除,其實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價值觀爭議。它就如同宗教一般,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馬總統打算因應所謂的時代潮流,這是他的選擇。但是,他在競選總統時可沒有這麼告訴選民!這是嚴重的誠信問題。
王清峰公然違法的作法令人不齒,但是,沒有後台老闆的縱容,問題絕對不會演變到今天這種地步!當然,政客沒有誠信在台灣本就司空見慣,馬能換掉王清峰終究還是值得肯定。不過,下台之後,問題還是沒了:執行死刑是現行法的規定,馬總統是否仍然準備在未來推動廢除死刑的立法呢?
馬政府應該從這次事件中學到教訓:王清峰執意不批准死刑其實就是美牛事件的最新版。蘇起一意孤行,導致嚴重的政治後果,法務部長不顧民意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精英的傲慢」?吳敦義院長喜歡談「庶民經濟」,但是庶民到底在想什麼,他知道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