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轉貼:民主政治不是大老政治(悠然)-仍需透過社會教育促成大眾覺醒,榮耀應屬於大眾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轉貼:民主政治不是大老政治(悠然)-仍需透過社會教育促成大眾覺醒,榮耀應屬於大眾

引用自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12199059.html

民主政治不是大老政治(悠然)

台派的歷史,是一部對抗外來統治者的血淚史。在這條路上前仆後繼的前輩很多,頗值敬仰。然而,在民主時代,真正能號召國人的,未必是當年的這些前輩,理由是民主政治的本質是由人民作主,而非大老決定。

許多先進長年與國民黨抗拮,自然會許多的追隨者。然而政黨支持者的一些變化,卻是一些長輩們容易忽視的。早年,與國民黨對抗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是非常崇 高的理想。當時絕大多數的選民心中儘管不齒國民黨,卻沒有辦法提出一套看法,「黨外人士」應運而起、號召群眾、引領潮流,成就領導者與追隨者的關係。然而 歷經台灣民主化的洗禮後,選民逐漸形成自己的見解,漸漸產生當家作主的自我認識,而將政黨與政治人物視為執行自己意志的工具。也就是說,早期的政黨支持者 泰半追隨政治人物的領導,現在的政黨支持者卻相當程度有自我意識。這一點,在綠營的支持者身上很容易看得出來。當政黨支持者的生態改變後,政黨也有必要其 訴求方法。

往昔,前輩先進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台灣人還不覺醒」。這句話背後的假定是,選民是糊塗的,而政治人物比選民更清醒。這種標準的菁英心態,在台灣社 會民主化之後,其實會遇到問題。一個民主的社會對政黨的要求是提出訴求、說服選民、代表人民的利益、匯聚人民的力量、追求乃至執行人民認同的政策。以往菁 英認定選民無知,不知道自己利益所在的觀念,在民主社會中會遭遇挑戰。民主社會的選民認為所謂的菁英並不比自己更聰明,只是彼此之間有分工,而政治人物不 過是自己的代言人而已。民主社會的選民不是追隨者,而是支持者;不必被喚醒,而是等待政黨和政治人物提出讓他們能夠認同而有說服力的論點。

政治人物成為大老後,很容易把習慣當成真理,認為當年可行的策略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而忽略時代的變遷與選民的改變。這也很容易使他們堅持己見,而難以接受不同的策略。然而,若AB的法則,前提是「其他條件不變」(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if A then B);當其他條件改變了,若AB的法則就未必還能成立。環境改變,策略往往必須跟著調整。

在此,我們野人獻曝,期待大老們能夠體察支持者的改變,必須提出新的綱領來爭取認同與支持,而不要以為支持者必然會追隨他們的領導。

(作者為政治學者,專攻政治制度與政治史)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