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轉載:別讓四書教出小孩的奴性[祝平次]-道德教育不宜以古代封建順民的倫理觀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轉載:別讓四書教出小孩的奴性[祝平次]-道德教育不宜以古代封建順民的倫理觀

別讓四書教出小孩的奴性

◎ 祝平次

日前教育部隨順馬英九復辟蔣經國威權時代的種種作法,為了拉攏保守的中國文化主義者,硬將原來減低思想控制成分的「論孟選讀」,變成加上《大學》、《中庸》的《四書》,使「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選,重起「中國化台灣」的力量。這樣的企圖,無視於台灣的高中生原來就已經塞滿的課程時數,硬要再擠出四小時,使得高中原本單調的語文教育更形無聊、威權,也嚴重擠壓到其它科目的學習。

為 了合理化自己不必要的更動課綱行為,教育部提出了種種的理由,例如提升品格、文化薰陶。然而就提升品格而言,台灣歷史裡曾經發生過中文系老師涉入師範大學 七匹狼事件,可見讀這些古文和品格教育不一定有必然關係。更不用說,全世界那麼多的人沒讀過四書,難道這些人就沒品沒格嗎?陳樹菊阿媽沒讀過《四書》,難 道就沒品沒格嗎?比較沒品沒格的,不是一定要陳阿媽感謝他們的外交部官員和馬英九嗎?而這些外交部的官員、馬英九,當然也都拜讀領受過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金玉良言。在民主的時代,比較沒品沒格的,不就是一定要把自己認為好的對的東西,強加到別人身上的人嗎?即使這些人還口口聲聲說著「己所不欲,毋施於人」?

至 於文化薰陶,《四書》就是帝制中國的士人文化象徵。它所代表的文化,和威權帝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論語》裏有子有一句話,就是「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矣。」意思就是說,一個孝弟的人就不會犯上作亂。這種把個人的家庭倫理連接到政治的作用,正是中國古代帝王要用 《四書》做為科舉必考科目的重要原因之一。難道,在民主的台灣,我們還要告訴人民「天下有道,庶民不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嗎?只要他們做順民,做好一個「民」,其它事都不必關心嗎?把人民參與政治的權利、熱情,轉化成管制自己的道德良知,而這些道德,就是中國兩千年帝制 的士人規範,我們真得要我們的年輕人接受這樣的文化薰陶嗎?

說穿了,教育部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中華文化來合理化自己政權的意識型態,這我們只 要看看「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行動宣言」裏的一句話就可以知道,它們把恢復「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認為是「國族文化生存命脈的關鍵」。但在台灣,國家認同分裂、 居住族群複雜,他們所說的國不知是那一國、所說的族不知是那一族。這種違反當下憲法多元文化主義,要把漢族文化裏的部分要素擴大為中華文化,然後強加於台 灣所有高中生的做法,就是漢族中心主義、儒家沙文主義的表現。

對於教育部這種打著改革教育,實圖政治復辟的作法,我們要呼籲關心自己子女教育的家長一起來關切,並努力阻止教育部實施這個政策。(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