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lcta.org.tw/ann/show.php?mytid=765
黑衫教師的運動想像 ■羅德水2012-10-03 教師工會團結928行動雖然獲得各地教師熱情響應,但也引起社會不同意見,這在民主社會本是正常現象,理清這些質疑,或有助於吾人重新思索教師、工會、教育間的關係。 總結各界反對意見,不外是:訴求主軸不夠明確、校園不是抗爭場所、教師抗議是負面示範、教育應該中立(教師不應涉入政治)等。 這些質疑分別涉及教師的角色期待、教育與政治的關係、教師工會運動策略的討論,深具探討價值。 老師能不能抗議? 此次928行動其實完全不影響正常校務,但反對者仍然認為老師就該傳道、授業、解惑,也因為這樣的角色期待,他們反對老師動輒對政策提出抗議。 殊不知,人人有表達意見的自由,集體抗議正是人民表達集體意志的重要途徑,現代學校教育裡的老師,不僅肩負教學與輔導學生的任務,更是公民社會的一員, 反對老師合理表達意見,不啻等於剝奪其公民權利,或暗示教師非公民,這不僅有違法治國對公民基本權的保障,更意味著在執政者眼中,教師其實只是教書的工具,其本份就是留在教室裡好好教書。 此等認知其實也預設了他們對教育的看法,一言以蔽之,教師就該協助執政者維持社會穩定與統治正當性,教育的核心目的不在於改變社會,而在於鞏固既有社會結構, 既如此,教師沒有必要關心公共政策,甚至不必花太多心思參與校務。應該看到,政府真正懼怕的不是抗議本身,而是連向來扮演穩定秩序的教師都集結起來嗆聲,已然清楚反映社會民心向背, 從而動搖執政者的公信力,危及政府的統治基礎,這也是統治集團之所以對教師工會心存忌憚的關鍵。 教育與政治應該是什麼關係? 我們往往不假思索地相信「教育中立」這類說詞,殘酷的是,所謂中立其實建立在真空社會的假設上, 須知,教育從來不可能中立,教育事實上也不可能不帶意識形態,該追問的是,我們以什麼樣的意識形態看待教育?以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擬定教育政策?又要以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教育學生?例如:教育是公共化?還是商品化?教育目的是國家導向?還是學生導向?教師是要教導學生適應社會?還是改變社會? 至於有人批評教師帶頭批評執政者,予人涉入政治的不當聯想,竊以為,教師確實不應為政治服務,問題是,教師要求執政者誠信治國是為什麼政治服務?在一切以政黨利益為考量的台灣,除少數超越政治意識形態的公共議題,多數抗爭向來只剩下黨同伐異,參與或不參與考量的多只是政黨本位,而非公共政策本身的良窳,長此以往,台灣逐漸成為一個只有政黨立場、少見政策是非的反公民社會,又何足為怪?試問,教師難道應該漠視執政者輕諾寡信?如果教師抗議某家執政者就算是涉入政治,那麼,默不作聲、姑息容忍又何嘗不是?教育人員若不能立基是非公理,而自甘為政黨的奴僕,又該以何面目教導孩子捍衛真理? 必須再次指出,教師就是自主公民,教師組織就是專業人員團體,教師組織長期以來之作為,足証公民有自主批判執政者的主體性與主動性,公民團體對政府的監督可以不分顏色,端視執政者之作為是否具有專業性與正當性。此次全國教師工會的928行動,正是教師作為一個自主公民的具體實踐,教師以行動向社會展示:挺身批判是公民社會的體現,人民的姑息將成為失格政客的溫床,這就是老師最好的身教言教,就是一場活生生的公民教育。 教室就是社會改革的基地 儘管教師工會再三強調,928行動是為要求執政者兌現教育承諾的集體行動,不免仍有人批評,活動訴求缺乏深度論述,形成「一件黑衣、各自表述」,此外,家長團體則指稱校園是學習場所,不該成為教師抗爭的戰場。實際上,觀諸媒體報導內容,總體來說均以正面為主,各地教師工會蒐集之教師回響也極為正面,各校教師回傳之活動影像紀錄,更顯示教師能清楚掌握活動訴求,並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多元呈現,可見教師自主與校園多元文化逐漸生根,論者(林瑞霞/平議928黑衣行動2012.09.30) 所言,「此舉雖引發不同意見,但不能否認這次的黑色抗議不但開創我國教育界先例,更提供社會改革運動抗議形式的新思維。」允為公論。最後,部分團體反對校園成為教師抗爭的戰場,其實恰恰反證了執政者的憂心,同時清楚呈現教師具有改變社會的巨大潛能,在這樣的基礎上,校園不該只是教學的場所,更應該成為教師開展自我對話與自我反省、教師參與校務活動、教師組織關心公共政策的基地。職是,教師工會應持續啟發教師自覺、激揚教師的階級能動性,未來尤應編纂進步教材,鼓勵教師成為發動社會改革的引擎,有朝一日定讓教室成為啟動公民社會的基地。 (全國教師工會文宣部主任) | |||||
★相關附件1:20121003黑衫教師的運動想像.pdf (大小:293K 時間:2012-10-04 08:27:26)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