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社會改革的關鍵在教室[羅德水]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社會改革的關鍵在教室[羅德水]

http://tljhta.blogspot.tw/2012/09/blog-post_24.html

【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文章分享- 社會改革的關鍵在教室


 社會改革的關鍵在教室

羅德水(全國教師工會文宣部主任)


    今年教師節,教師工會號召全國教師一同穿上928行動T恤,抗議教育政策屢屢跳票,雖然此次行動並非走上街頭,而是留在校園訴求國家應重視教育投資,還是引起各方關切。

    有趣的是,各界的疑慮卻指向兩個極端:其一,以向來反對教師工會的校長協會為代表,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薛春光指出,政府政策確實需要監督,但教師用批判或抗議政府的作法,是否讓社會認為是製造對立?其二,亦有工會成員主張,抗爭的戰場在街頭,質疑理性的抗議無法促成改變。

    前揭疑慮反映的其實是對教師角色期待,以及對教師運動路線的不同想像,必須承認,「溫良恭儉讓」不僅是傳統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甚至也是多數教育人員的自我期許,相反地,主動發表意見、勇於提出批判,從來不符社會對所謂好老師的認知。然而,不能不看到,教師的職業屬性,既有助於穩定校園秩序,對維持社會安定尤具關鍵作用,這也是官方不樂見教師動輒質疑教育政策、批判政府施政的主因。

    自覺與批判是公民社會的重要元素,乖順、服從的好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其實也不自覺地正在進行規馴與再製,不自覺地成為強化統治者意識形態的工具,教師唯有深刻體察其公民責任,方能執行培養學生批判意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任務,也才有可能在促進公民社會上貢獻屬於教師的力量。

    至於有關溫和抗議不具實益的批評,其實,表達訴求本來就有靜坐、遊行、絕食、自焚、不合作運動等多種形式,訴求的成敗與運動途徑也不必然相關,成功的運動取決的是正當性與持續力,1960年代的反戰遊行、美國金恩牧師以靜坐抗議作為民權運動的重要手段、1981年北愛爾蘭共和軍的大規模絕食運動(10人絕食抗議至死)、2010年12月一名突尼西亞青年自焚所引發的「阿拉伯之春」,皆為實例。

    面對輕諾寡信的執政者,面對遲遲法法兌現的教育政見,「2012團結928」正是展現教師集體力量、踐行其進步性的具體行動,教師工會動員數萬教師在同一時間表達同一訴求,其力量未必小於上街抗議,要說執政者何以對教師工會心存忌憚,不正是因為教師工會擁有十萬名素質整齊的會員,以及可觀的組織動員實力?

    然而,教師工會卻不能以此自滿,在集體表意之後,教師工會尤應深思如何擴大組織影響力,其實,教師真正的武器就在教室、就在教師的教學、就在教師與家長的對話,未來教師組織更應扎根勞動教育,須知,教室就是啟動下階段社會革命的關鍵。

(20120921台灣立報咄咄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