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attao Allen 馬卡道.艾倫: 以「習得的樂觀」克服選民不投票問題 [悠然] -2012總統大選提前的原因-首投族減少-學生期末考週-前提是首投族和學生偏綠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以「習得的樂觀」克服選民不投票問題 [悠然] -2012總統大選提前的原因-首投族減少-學生期末考週-前提是首投族和學生偏綠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15670241.html

在選舉行為中,選民不投票是一個大問題。當一個選區中,有相當比例選民不參與投票,不但讓某些組織力強的政黨有機可乘,也會使得當選者的正當性下降。其結果將使選舉結果無法正確反應選區選民的意向,並導致民主政治的瑕疵。
一般認為,投票率低有利於保守派政黨的候選人,而投票率高則有利於較進步政黨的候選人。原因是不管投票率高低,各政黨的死忠支持者和能被 各種因素(如賄選或政策買票)動員者都一定會參與,真正會影響的是自由選民出門投票與否。假設一個社會中,保守派政黨與進步派政黨的死忠支持者人數差距不 大,而保守派政黨能利用組織力量和政治資源來動員一些可以被左右者,而進步派政黨無法將自由選民請出門投票,一出一入將使天秤上的法碼數量失衡,則可以預 見保守派政黨將佔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保守派陣營往往期待低投票率,而進步派陣營則會希望投票率高一點。

此一模式頗符合當前台灣的兩黨對峙態勢。當前許多民調都顯示,兩黨的支持度相差不大,而民進黨的優勢在青年選票。這些選票固然有相當比例 的死忠支持者,但更多數是自由選民。青年人的投票行為較少受政治意識形態左右,事實上他們的意識形態大多沒有定型,會因對某一特定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的失 望,而投給其對手陣營一票。此次表態支持蔡英文或民進黨的年輕選民中,有多少是上次支持馬英九的,值得觀察。許多人更擔心的是,這些選民心中支持,卻不一 定會出門投票。更重要的是,國民黨控制下喪失獨立機關意義的中央選舉委員會,不但將大選日期提前,排除五萬名首投族的參與,還刻意將二合一選舉日期安排在 各大學院校的期末考週,讓在外地的學子甚至就在住家附近就讀的學子無暇去投票。

然而,過多的算計往往導致反作用。這些居心不良的制度性安排,最後是否會激出更多人因為反感而出門投票,其實值得觀察。

又有人說,年輕選民的支持之所以沒有化為行動,是因為「習得無助感」(learn helplessness)作祟。然而,當前發現這個現象的美國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本人,在2000年和柴科金特米哈伊(Mihalyi Csikszentmihalyi)特別提出一個新的概念:「習得的樂觀」(learned optimism)來幫助世人克服「習得無助感」。

塞利格曼和柴科金特米哈伊指出,一個人與其環境的互動,可以從較不樂觀的心理狀態,改變成較樂觀的狀態。 賽利格曼說,當人遭逢不幸時,樂觀的人會認為壞事是別人引起的,對自己的生命影響有限,而且很快就會過去了;悲觀的人則會認為壞事是自找的,對自己將會造 成一輩子的影響,而且永遠不會過去。隨著這種想法不斷運作,悲觀的思想會產生負面的衝擊。

塞利格曼在35年前發現認命不反抗是習來的,他在10年前的新發現則是這種習慣是可以改變的。除了當事人可以靠培養正向情緒 (positive emotions)和正向特質(positive traits)來形成正向心理之外,正向的組織環境(positive institutions)也可以引發或促成個人之正向情緒、習得樂觀、長處與美德等的培養與建立。

從投票行為來講,組織環境除了政府的制度設計之外,靈活的政黨與次級團體的運作也是其中一個環節。國民黨固然能將整個組織環境搞得死氣沉 沉,讓年輕選民覺得自己的一票改變不了什麼,因而懶得出門投票;民進黨卻也同樣可以試著去說服這些選民不要小看自己年輕,因為「你的一票正是天秤上的關鍵 砝碼」,是「壓倒國民黨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馬英九也發現他在爭取年輕選民這個戰場中處於劣勢,因此最近正努力勤跑各大專院校,並且在網路上爭取網友支持。然而,國民黨爭取年輕選票 的模式一向有低估選民智商的傾向,因此很難討好。民進黨應該更努力地將年輕選民視為理性的對話對象,適度地採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覺得這個政黨有活力,並 且將自己當成一回事。舉例而言,日本311大地震後,臉書網友給蔡主席意見,希望民進黨能成立援日管道。一週之內,這件事情就成就了。這樣的回應力,就能 使年輕人覺得這位政治領袖值得支持,這個政黨讓人看到希望。這就是一種正向的組織環境。

不要迷信年輕人會被「習得無助感」困住而不會改變。給他們希望,提供他們正向的組織環境,他們將會有「習得的樂觀」。

(作者為政治學者,專長為政治史與政治制度)

0 意見: